人民網>>觀點

新民晚報:季羨林罵教授

王石川

2014年01月10日15:22    來源:新民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季羨林罵教授

  “昨夜一夜大風,今天仍然沒停,而且其勢更猛。北平真是個好地方,唯獨這每年春天的大風實在令人討厭。沒作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麼東西?”“過午看女子籃球賽,不是去看打籃球,我想,只是去看大腿。”“論文終於抄完了。東湊西湊,七抄八抄,這就算是畢業論文。”……

  看后是不是覺得怪怪的,如果說這些文字出自季羨林之口,是不是有一種盡毀三觀、驚得下巴都掉了的感覺。沒錯,這些文字確實來自季羨林,節選自他的《清華園日記》一書。這些日記寫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當時季羨林就讀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幾年前,《清華園日記》出版時,這些鮮活的文字就讓人大開眼界,前幾天有好事者摘取一部分發在網上,又引起了網友圍觀和熱議。

  在現代人眼裡,季羨林是大師,學貫中西,溫文爾雅,但那時候他是一名正值青春的大學生,為考試發愁,牢騷滿腹,渾身充盈著過剩的荷爾蒙,因此不喜歡考試,想看女球員的大腿,完全就是一個年輕人的正常行為,如果衰如朽木、心如止水,才不正常。

  難能可貴的是,清華園日記在出版前,出版社的編輯提出“做適當刪減”,如此為尊者諱,當然是為了維護季老的形象,但季老明確表示“一字不改”。聯系到季老在盛名之時的主動“脫帽”——力辭“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等桂冠。季先生說,“真正的大師是王國維、陳寅恪、吳宓,我算什麼大師?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師們的項背,不過是個雜家,一個雜牌軍而已,不過生得晚些,活得時間長些罷了。”還表示,“我寫的那些東西,除了部分在學術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過是小兒科,哪裡稱得上什麼‘家’?”不免對老人多了一分敬意,又感覺這個老頭真可愛。

  季羨林無疑是一個真實的人,他有一句名言,“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還原一個真實的季羨林,初感突兀,細覺釋然。一個人敢正視自己的過去,不諱言人性的弱點,豈不令人尊重?至於季羨林說臟話,且不說陳獨秀、魯迅、李敖善罵,即便彬彬有禮的胡適也曾罵過蔡元培、蔣介石,被魯迅痛罵的梁實秋居然還寫過一篇名為《罵人的藝術》的文章。說臟話、爆粗口當然不妥,但是總比偽君子強,更需警惕的是當下一些人習慣於貼標簽、臉譜化,為了打造他們的高大全形象,故意忽略了一些真相,這不可取。

  一個細節是,面對被還原的季羨林,有網友覺得很勵志,“原來,同學少年都此般——想象現今著作等身,名揚海內的大師,當年也是和自己一樣迷茫而無知,隻不過經歷了德國的幾年博士,嚴謹治學,才終有所成。”如果季羨林地下有知,想必也是欣慰吧。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王倩)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