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劇集中的穿越元素不斷涌現並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類作品角色以某種超自然的方式穿越至另一個時空,建構現實時空與虛擬時空的邏輯聯系,在一次次想象性的時空重構中完成人物情感的抒發。
日前,東方衛視推出《未來中國》AI季──國內首檔人工智能應用科學競演類節目。節目將前沿人工智能技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僅展現了當代中國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成果,也引發了人們對人機共生、科技倫理等深刻議題的思考與討論。
改編自獲公安部“金盾”文學一等獎同名小說的電視劇《駐站》近日開播,該劇講述了我國三線城市鐵路公安民警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平凡,是說這些民警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不以口號挂嘴邊,也很食人間煙火,如當下的我們一樣,面對著工作、家庭、子女、老人等等問題﹔而不平凡,是因為他們必須忍受寂寞、孤獨,長期駐守在鐵路線上偏遠的小車站裡。
歲末年初,各類盤點層出不窮,電影市場也不例外。據國家電影局數據,我國2024年電影總票房達425.02億元,觀影總人次為10.1億,交上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收官答卷。
近年來,在線視頻平台自制大量懸疑網劇,獲得了口碑、流量和獎項等不俗成績。與此同時,更多優秀國產懸疑題材網劇正在逐漸突破,不再是“按照觀眾熟知的既有形態和一整套較為固定的模式來攝制、欣賞的影片”,形成了全新的敘事形態和敘事規則,在類型探索上,將懸疑網劇的制作與傳播推向新階段。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隻屬少年的青春頑強﹔即便離開家鄉、不再舞獅,那也一樣是“雄獅少年”!近日,動畫電影《雄獅少年2》登陸熒幕,以豐富獨特的故事和激動人心的畫面迅速征服了不少觀眾的心。作為前作續篇,《雄獅少年2》仍然以男青年阿娟作為主角,影片主題則從中國傳統舞獅走向武術,講述他從廣東走向上海為父攢錢求醫,在機緣巧合下代表沒落傳統武術拳館參加格斗比賽的故事。
備受矚目的探案劇《獵罪圖鑒2》正在熱播。演員陣容保持了上一部的原班人馬,讓觀眾依舊可以感受到原作“雙男主”帶來的獨特觀感。
當前,正在央視八套首播、愛奇藝同步播出的《我是刑警》,以現實主義敘事手法,類紀實拍攝風格,再現了16萬一線刑警的真實工作與生活。 該劇在講述三代刑警薪火相傳的精神傳承同時,也展現了35年來我國刑偵技術的飛速發展。
年末隆冬,一部七年前的國產高分劇集《白夜追凶》迎來了其續作《白夜破曉》。代表“白”與“夜”的關宏峰、關宏宇(潘粵明飾)兩兄弟、外表粗獷內心細膩的周巡(王龍正飾)、聰明果敢卻略帶青澀的周舒桐(梁緣飾),一張張昔日熟悉的面孔再次回到了觀眾的面前,讓人不覺感嘆時光荏苒。
在當代都市職場劇中,極力表現當下職場生態的作品並不多見,喜劇形式的職場劇更加稀少,《不討好的勇氣》就是兼具職場屬性和喜劇屬性的當代職場劇佳作。 該劇以直面當下的現實性立場和以重返成長為主題,不僅贏得了大量年輕觀眾的青睞,還以極具個性與態度的人文關懷傳遞出積極的職場正能量。
電視劇《宿敵》監制刁亦男和導演奇道以一種“成熟姿態”顯現出中國“諜戰劇”的野心,劇集採用雙線敘事的形式,講述了新老兩代國安人對國家安全的不懈堅守,成功引領了“諜戰劇”的華麗轉身。播出以來收視率便突破,並取得口碑,這足以說明《宿敵》在諜戰題材上的一些新嘗試是非常成功的。
近日,年代生活情感劇《小巷人家》在湖南衛視、芒果TV熱播。該劇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末蘇州棉紡廠家屬區一條小巷裡庄家、林家兩個家庭的故事。
近年來,隨著影視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舞劇、戲劇的影視化創作頻繁出圈,如3D舞台藝術電影《白毛女》、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舞台紀錄片越劇《新龍門客棧》等,引發了舞蹈、戲劇、電影等多領域藝術家的關注。影像不僅成為一種參與舞台藝術編創行為的創作性獨特觀察,而且還通過影視化的手段拓展了舞台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傳播渠道,為觀眾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審美體驗。
近日,由河南廣播電視台大象新聞策劃的《文明中國說》系列視頻節目播出,節目以漢字、戰國棘輪、豫劇、漢服、茶五個文化符號為載體,從“河南例証”、“河南基因”出發,以全國視野,展示了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以“小切口”講述“大主題”,結合現代創新視聽技術,引領觀眾走進一段跨越古今、融匯傳承與創新的文化之旅。
近日,電視劇《山花爛漫時》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以“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為原型,講述其堅定創辦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高,用心血和汗水為山區教育事業譜寫新篇的故事。
當熱愛與戲劇相約,青春便有了獨特的“奔現”方式。近年來,進劇場看戲,成為青年人越來越尋常的一件事、一種生活習慣。
“太精致了!不愧是九龍九鳳冠!”近段時間,一款以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靈感的冰箱貼,引發了消費者的搶購熱潮,更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在線上平台,這款“頂流”冰箱貼每天晚上限量200件,幾乎瞬間被搶購一空。
一個是“千年之城”,一個是廣受贊譽的電影節,二者能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 近日,“永不落幕的北影節之2024雄安未來影像電影季”系列活動在雄安商服會展中心正式啟動。這場由雄安新區主辦、北京國際電影節有限公司支持的盛會,不僅為電影從業者和愛好者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更開啟了一場關於未來影像文化的深入探討。
夏日炎炎,暑期檔80多部影片上映點燃了觀眾的觀影熱情。7月13日至15日,暑期檔(6月至8月)電影票房已連續三天突破2億元。
又是一年暑假,電影市場與氣溫一樣火熱。 作為全年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暑期檔時間跨度長、電影類型豐富,且對全年票房走勢起到中堅力量作用,往往被寄予較高期待,甚至有行業人士表示,今年票房能否趕超去年,“就看暑期檔了”。
近兩年,文娛演出市場日益繁榮,消費者觀看演出熱情持續高漲,各類演唱會、音樂會等文娛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然而,據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針對近期文娛演出市場消費投訴的專項分析表明,伴隨這一市場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不少消費維權問題。
近兩年來,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網絡影視作品成為不少人業余文化生活中的“休閑樂園”,滿足了當下人們利用碎片化時間的精神需求。微短劇盡管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緩解了工作壓力,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和爭議。
近日,以“光影互鑒·同道相益”為主題的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以下稱“北影節”)開幕。圍繞“北影節”展開的“天壇獎”評獎活動、北京展映、主題論壇、大學生電影節等活動每年都備受關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繼承發揚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必由之路。
日月其邁,時盛歲新。據國家電影局,2023年我國電影總票房為549.15億元,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2.99億。
《甄嬛傳》變身“槍戰片”,貴妃舉槍掃射﹔《紅樓夢》改成“武打戲”,林妹妹“倒拔垂楊柳”﹔《西游記》有了現代情節,孫悟空騎著摩托車揚長而去……一段時間以來,AI“魔改”短視頻風靡,有部分網友覺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網友認為過於荒謬。 針對此類現象,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出手整治,發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簡稱《提示》),指出“這些視頻為博流量,毫無邊界褻瀆經典IP,沖擊傳統文化認知,與原著精神內核相悖,且涉嫌構成侵權行為”。
微短劇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總。據媒體報道,在對2024年火爆市場的5000多部短劇劇名進行分析時,發現“總裁”一詞出現頻次最高,足足有216次,與之相關的“夫人”也出現了148次。
長時間佔用參觀通道和公共空間,“霸佔”最佳拍攝位置﹔粗暴拖拽露營車、三腳架等裝備,罔顧御花園等地精心維護的傳統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廳內進行自媒體直播,大聲喧嘩、閃光燈直閃……一直以來,一些不文明的參觀行為不僅影響了游客的參觀體驗,也增加了故宮的日常運維工作的難度。 6月15日,故宮博物院發布《故宮博物院參觀須知》及《故宮博物院禁止攜帶物品目錄》,對這些不文明參觀行為說“不”。
物質筑基,文化鑄魂。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當我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精神富有與實現物質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促進物的全面豐富都必須高度重視起來。
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就“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專門論述,進一步突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文化建設,進而關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全局的重大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網絡時代信息如海,傳播如風。一旦謠言叢生、真假難辨,就有可能污染網絡環境、荼毒網絡生態。
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遺特色村鎮,創新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長效機制,創新農村公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機制和模式……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實現鄉村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動了鄉村文化與鄉村經濟的融合發展。 我國鄉村文化源遠流長,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文化資源與精神動力。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前不久印發的《“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圍繞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作出了重要部署,強調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功能,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推動鄉村成為文明和諧、物心俱豐、美麗宜居的空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