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藝起評>>文化藝術

人民藝起評:博物館在應變求變中釋放新能量

林 風
2025年05月18日08:1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5月18日是第49個國際博物館日。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重點強調在快速變化社會中,作為文化身份的重要連接者、創新者和守護者,博物館如何與時代共振。據報道,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將於5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舉行,圍繞“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主題,將集中展示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最新成果,進一步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橋梁。

近年來,在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的持續投入下,我國博物館事業發展迅猛,數量與質量齊升、創新服務“看點”十足。博物館發展步伐不斷加快,探索不斷深入,活力不斷釋放。在承載弘揚歷史文化、凝聚文明、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愈發凸顯。

增加供給,夯實基礎。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博物館總數達到6833家,涵蓋了歷史、藝術、自然、科技等多個領域,博物館類型豐富多樣。北京、西安、南京等地加快建設博物館之城,吉林、浙江、山東等地推進鄉村博物館建設,積極助力城鄉發展。內蒙古、廣西、新疆等地推出流動博物館……各大城市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特色鮮明的專題博物館、“學術味兒濃”的高校博物館、基層一線的鄉村博物館等,我國博物館的數量供給日益提升,博物館網絡進一步延伸,“可及性”極大增強。夯實基礎,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拼圖”,更好地對接起社會的“博物館熱”。​

創新服務,提升質量。順應新需求、新變化,博物館就不能隻追求數量,更要創新優化服務,提升質量。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博物館創新服務舉措屢屢推出。資料顯示,我國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持續完善。截至2023年,我國90%以上的博物館實現免費開放。不少地方還不斷探索延時服務、增加預約數、取消“閉館日”等舉措。例如,陝西歷史博物館於今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推出取消閉館日、延長開放時間、增加日參觀預約數等惠民措施﹔江蘇省淮安市博物館稱每周一至周日均正常開放,不再設閉館日等。此外,不少博物館還開展豐富多樣的講座、研學等活動,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和教育需求。

科技賦能,守正創新。面對社會快速發展變化,我國博物館守正創新,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持續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方面,多地博物館紛紛打造立體化、多層次的“逛博”體驗。諸如線上“雲”展覽、網絡直播、VR探館、數字互動體驗等新形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物理限制,讓文物“活”在雲端、“近”在眼前。另一方面,各博物館紛紛立足自身,結合文旅消費,推出特色文創產品。文創“出圈”,博物館和文化“入心”。例如,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文創鳳冠冰箱貼成為“大爆款”,帶動鳳冠IP全系列產品銷售額跨越億元……類似賦能創新,既是博物館基於自身文化和特色的精准發掘挖潛,也是人才、智慧、技術、交流等領域的高效融合的體現。

據統計,2025年“五一”期間全國博物館接待觀眾超6049.19萬人次,較2024年“五一”期間參觀人數增加了879.87萬,同比增長17%,創歷史新高。人數屢創新高,背后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持續增長的體現,也是我國博物館量質齊升、開放創新的生動實踐。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