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发布,高考改革措施也已浮出水面。近年来,呼吁高考改革的声音愈来愈多。虽有尝试,但高考制度基本格局都没有发生变化。对中国教育起着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的高考改革为何如此艰难?实质性教育改革为何难以突破?
高考制度仍是一个“最不坏的制度”
高考制度由于它的高利害性、高风险性,以及相比其他制度而言的公平性,尽管它造成中小学严重的应试教育,在人才选拔中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弊端十分明显,但仍然被视为是一个“最不坏的制度”,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一个最公平的选拔,说起来极其重要,实质性的改革却十分困难。
[详细]
高考制度改革面临不同的利益相关者
高等学校关注的是如何落实招生自主权和科学选拔人才,家长关注的主要是保障考试公平和教育公平;而站在全社会整体利益的立场上,这一制度必须能够引导和促进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保障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这一价值共识,是有效的制度变革的前提。[详细]
借鉴他山之石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
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具有典型的“知易行难”的特征。好的模式、国外的做法大家都知道,就是不敢做、不能做,因为中国的人情社会、道德环境等特殊国情,对于拥有最多考试大军的中国来说,高考这个评价体系的变革难度会大得多。
[详细]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2条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有可能成为一场实质性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
全国统考减少科目 不分文理科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将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从英语开始试行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因为英语的机器考试和标准化测试在技术上最为成熟,已被社会普遍接受。“我和同学们都很期待‘一年多考’,毕竟一次考试不能判定一个人的真实水平,有时运气好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海南中学高三学生张婉茜说。
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新的高考制度突出了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性,明确实行考试与招生相对分离,逐步取消统一批次录取方式,建立学生与高校双向多次选择的录取制度。基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可以减轻学生在高考中的负担与压力,打破“一考定终身”。[详细]
“管办评分离” 让学校自主起来
《决定》指出,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这意味着,高校在治理结构、人才培养、招生改革、就业机制等方面将发生深刻的变革。管理方式转变的核心要求,就是由微观管理走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详细]
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破解择校难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发展,而不能单纯地唯分数论,不应该根据孩子的成绩判断是否进入重点班。《决定》提出不设重点班一方面是为了教育公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一个身心健全的人。[详细]
在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新举措中,高考不分文理无疑是教改中的“大手笔”。这样的教育改革方向,是否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此,不少学生、家长持不同观点,专家学者对此也看法不一。
调查:大多数学生希望文理分科
对于文理分科的意见,大多学生表示还是希望分科。北青报记者随机采访了38名高中生,29名学生表示支持文理分科,仅有5名学生希望文理不再分科,其余4名表示无所谓。支持分科的学生给出的理由大多认为自己严重偏科,不分科将面临巨大高考压力,对自己不利。有部分文科学生还表示自己极其讨厌理科科目,不能不分科。[详细]
家长:希望孩子多学知识,但又担心学习压力
今年40岁的叶先生女儿正在上高一,他认为高中阶段不应该分文理科,这样孩子学习知识可以更全面一些。简单取消文理分科,那么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将不可避免。市民李先生说,女儿正在上高一,还没有分科,但每次回家后都说自己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他希望女儿能多学一些知识,但看到女儿学习那么累,他还是赞成文理分科。
老师:高考最好自主选择和组合科目
首师大附中一线教学的丁老师认为,不是纠结文理科分与不分的问题,而是高考涉及的科目和命题问题。高考是否可以适度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组合科目,这才是关键。如果文理不分科了,配套的高考政策会变成什么样。如果高考变成过去的考八九门,反而就退步了,也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详细]
专家:赞同质疑观点不一
关于文理分科,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现在减少统考的科目,不分文理是考试制度的改革,但是光有考试制度的改革而没有录取制度的改革,这也是相当于说没有触及到核心,如果不分文理还是有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教所所长雷庆则表示说他是非常赞同取消文理分科,因为他认为,在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学生应该是以全面为主,如果文理分科的话会使学生的全面性受到影响。[详细]
学分互换需解决学校等级
《决定》指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推行三类学校之间的学分互换有两个困难。一是政府部门还未真正取消歧视性的政策,教育实行的仍是等级化管理,"985"、"211"高校的划分,一本、二本、三本的划分都仍存在。其二,正是因为有学校等级划分的存在,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会有等级歧视,职业学校和成人高校的学生不受重视,普通高校的学生自然不会去这两类学校学习。[详细]
招考分离要突破集中录取
“实行考试、招生相对分离,这是破解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的必由之路。”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当前高考改革的关键就在招考分离,如果不突破现有的集中录取制度,只是在考试科目上做文章,哪怕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改革的价值也将十分有限,甚至会出现新的问题。[详细]
高校自主权越大越需要监督
把高考成绩和学生高中阶段平时成绩结合在一起作为大学录取的依据,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和问责机制配套,在诚信存在问题的当下中国,学生的平时考试成绩容易被注入水分,一方面,基于利益关系,中学都有“拔高”平时考试成绩的冲动,而外界对此难以监督;另一方面,如何评估中学平时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由高校说了算,其中弹性最大的就是对平时成绩的评估,大学易产生腐败。[详细]
渐进式改革需要在试点中探索前行
由于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决定了教育改革也必然是渐进式改革,不能有大起大落,更不可用“休克疗法”,不能“只管起飞,不管降落”,也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而是需要适合的、管用的、配套的综合改革。任何高风险的改革如果从小范围的试点开始,就可以极大地降低风险;而新的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只有在试点中才能产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