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全球發展倡議 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望海樓)

8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國際民間社會共同落實全球發展倡議交流大會致賀信,表示中方願同各方攜手努力,加速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創繁榮發展新時代作出更大貢獻。
2021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堅持發展優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行動導向。這一倡議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腳踏實地的務實風格和胸懷天下的時代擔當,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天地之大,黎元為本。”人是發展的主體。全球發展倡議鮮明地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呵護每個人的生命、價值、尊嚴,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起點,也是發展的動力源泉和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需要各國求同存異,攜手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挑戰,積極回應國際社會的共同訴求,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以高質量的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全球發展倡議高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旗幟。“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各國人民熱切期盼通過發展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發展是實現人民幸福的關鍵,生態環境關系各國人民的福祉,關乎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加各國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鍵在於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
全球發展倡議秉持開放包容普惠的伙伴精神。面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的嚴峻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獨善其身。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國際社會應不斷凝聚促進發展的強大共識,努力營造有利於發展的國際環境,積極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攜手構建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堅持對話而不對抗、包容而不排他,構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擴大利益匯合點,畫出最大同心圓。這是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尊重各國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破解全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共建共贏的中國方案,有助於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
知行合一,貴在行動,關鍵在於落地落實。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受到多重因素影響,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進程受阻。全球發展失衡,難以滿足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非知之難,行之惟難。”國際民間社會是共建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的重要力量,將會“構筑更加堅實的民意基礎,提供更加有力的民心支撐”。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已成功使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佔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同時,中國積極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加快綠色轉型,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中國願意與各國人民分享發展紅利和發展機遇,共同為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匯聚最強大的合力。
(作者分別為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范大學講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