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聚焦國家需要釋放高校科研潛力(人民時評)

趙婀娜
2022年08月08日05: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

  隻有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緊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組織大任務,根據任務需要建設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組建大團隊,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才能不斷取得科技攻關新成果

  

  專利授權量從2012年的6.9萬項增加到2021年的30.8萬項,增幅達到346.4%﹔年專利轉化金額從8.2億元增長到88.9億元,增幅接近10倍……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校科技創新綜合實力實現大幅躍升,教育部組織高校布局建設各類重大科研平台超過2000個,初步形成層次清晰、布局合理、支撐有效的科研平台體系,為創新型國家和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並作出“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形成教研相長、協同育人新模式,打牢我國科技創新的科學和人才基礎”“努力構建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重要指示。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必須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

  回顧10年來的發展歷程,高校科技創新呈現更加突出“國家使命”、更加突出“主動服務”、更加突出“質量提升”等特點。注重以國家需求為導向,解決更多“卡脖子”問題﹔注重從行業產業實際需求中凝練科學問題,加快產學研深度融合﹔注重推動科技評價改革、成果轉化改革,實現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轉變。眾多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堅持自主創新、前沿引領,堅持科教融合、科研育人,堅持以人為本、深化改革,解放和激發科研人員科技創新潛能,推動重大原始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轉變為先進生產力。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過去10年來我國高校在量子通信、新冠肺炎防治、飛船材料技術、天空地遙感等許許多多領域取得了一項又一項重大科研成果。

  現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第一動力。面向未來,高校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人才高地與創新高地,必須激流勇進、敢挑重擔,進一步釋放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加快科技攻關。高校科研工作者應時刻心懷“國之大者”,堅持“四個面向”,發揚科學家精神,勇闖自主創新“無人區”,敢啃關鍵核心技術的“硬骨頭”,以深厚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黨、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不懈奮斗。

  自主創新惟靠矢志不渝,攻堅克難惟靠厚積薄發。隻有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緊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組織大任務,根據任務需要建設大平台,依托大平台組建大團隊,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才能不斷取得科技攻關新成果。具體到創新實踐,要把項目組織從被動的“接單式”轉變為主動謀劃、主動服務,緊扣國家重大需求和行業產業發展需要﹔把平台建設從“自由生長”轉變為按需培育、主動布局,圍繞需求和攻關任務加強培育布局﹔把團隊建設從“戴帽子”轉變為“壓擔子”,在實戰中發現和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及其創新團隊﹔把支撐服務從資源引導轉變為綜合施策,充分發揮政策、資源、評價的引導作用。

  “一國之大學,當有其對於一國之任務﹔一代之大學,當有其處於一代之特點。”力爭實現基礎研究不斷有重大原創突破,使技術創新真正能夠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必能在實現“雙一流”建設目標的同時,為建設科技強國和教育強國貢獻更大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8日 05 版)

(責編:白宇、楊光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