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政文:評論合為時而作

——湖南日報重大主題評論的創新實踐

湖南日報社總編輯 龔政文

2019年11月13日09:40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解放日報 海沙爾 攝)

當前,黨報評論迎來了最好的時代,面臨極為難得的機遇﹔新時代也給黨報評論工作賦予了重大的責任和使命。能否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創新突破,創造黨報評論的新輝煌,考驗著每一個黨報評論工作者。

近年來,《湖南日報》把言論評論作為提高輿論引導力和內容影響力的核心要素來抓,提出“讓言論評論成為黨報旗幟上最亮的那抹紅色”的響亮口號,強化領導力量,總編輯直接管評論、寫評論、改評論﹔充實評論隊伍,組建了以理評部為核心,以兼職評論員為骨干,以社外評論員為外圍的評論員隊伍﹔擴大評論陣地,形成了社論、“湘聲”、“晨風”文章、“寧心”文章、編輯部文章、評論員文章、三湘時評、觀點專版等在內的全方位評論矩陣。

評論合為時而作,評論與時代共生長。新時代,《湖南日報》的言論評論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開展評論。總書記的思想是評論之魂,是最重要的評論主題,結合實際宣傳闡發總書記思想是黨報最重大的評論任務。對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論述,以人民日報領銜的央媒承擔著第一時間開展評論的任務,地方黨報也要緊緊跟上。今年全國兩會,圍繞總書記下團組的重要講話,我們開設“學習夜評”專欄。每天晚上新聞聯播播出總書記下團組的新聞后,評論團隊即討論確定主題、角度、執筆者,立即寫作,當晚12點前在新湖南客戶端推出,第二天在《湖南日報》和總書記的報道一同見報。6篇“學習夜評”點擊量都很高,並且都為學習強國總平台等全國性媒體平台所轉發。同時我們還推出了“兩會時評”系列。

我們這種打法也不是今年的首創。十九大期間,《湖南日報》就推出了雙系列評論(即評論員文章系列和十九大時評系列),稿件發布數量居全國省級黨報第一,轉載落地量排名第二。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繼續推出雙系列評論,總共刊發52篇評論。去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后,我們刊發了7篇評論員文章。

我們特別注重聚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湖南實際開展評論。2018年,圍繞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們梳理了10個方面的要求,撰寫了10篇社論,在一版報眼位置連續刊發,引起湖南干部群眾的強烈反響。省委宣傳部、省委政研室把我們的十篇社論匯編成冊,下發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今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召開中部崛起座談會后,我們就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連續刊發了5篇社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先后刊發1篇社論、5篇評論、15篇“學習筆談”、4篇“寧心”文章,形成了一個立體化、全角度的評論體系,中宣部新聞閱評專文予以肯定。

針對當下重大社會問題發聲。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變局、面對層出不窮之問題、面對空前繁重之任務,黨報評論應該挺身而出,響亮發聲,引導輿論。我們注意到,去年以來特別是今年5月以來,就中美經貿摩擦和香港反修例風波,央媒發表了大量觀點鮮明、火力全開、提神解氣的評論文章,面貌為之一變。《湖南日報》也做了一些嘗試。2018年6月到年底,在湖南省委的直接部署下,《湖南日報》分別就“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守好網絡輿論陣地”“反對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不切實際現象”“進一步做強做優廣電和出版湘軍”“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進一步發揮長沙的省會擔當”等重大主題發表6組22篇“晨風”文章。這一系列“晨風”評論,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立破並舉,對湖南某些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尖銳的揭露和直率的分析。在揭開種種亂象,澄清各種模糊觀點和錯誤認識的同時,著眼於凝聚共識、積極建言、科學引導。

幾組評論引發熱烈反響,人民日報“俠客島”、央視“新聞1+1”等紛紛予以關注評論,各大門戶網站乃至海外媒體熱評,全網點擊量超過4000萬,幾十萬網友留言點贊。很多網友評價:“‘晨風’說出了黨委政府要說的話、人民群眾想說的話、主流媒體必說的話,寫到了人民群眾的心裡。”省委宣傳部、省委政研室不但將這些晨風文章結集出版,而且組織召開了兩個座談會。更重要的是,這些評論對推動解決實際問題發揮了主要作用。“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晨風”評論發出后隻幾天,長沙就推出了“6·25房產新政”﹔“守好網絡輿論陣地”首篇評論發出后的第二天,某網絡大V就應聲而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黃坤明批示肯定這些評論寫得很好,“導向鮮明,論述有力,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對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具有重要推動作用。”“促進長沙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首篇《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獲得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抓住重要節點推出大型政論。利用重大事件的周年紀念、慶祝活動凝聚人心、鼓舞力量,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一種重要領導方式和領導藝術。相應地,黨報評論也應該圍繞這些重要節點,推出有分量的言論評論。近年來,湖南日報每年都要推出兩三篇這樣的大型政論。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湖南日報刊發了《致敬我們一起走過的光輝歲月》﹔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我們推出了《永遠的青春記憶,不朽的歷史豐碑》﹔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又組織撰寫了《躍上蔥蘢再攀峰》,在特刊上隆重推出。這些評論,都針對重大事件的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國家景象和湖南元素,進行充分論述,以編輯部文章名義發表,篇幅都在5000字左右,大開大合,汪洋恣肆,每一篇都在湖南輿論場上引起轟動。

平時的一些重大節點,如元旦、春節、五一、七一,《湖南日報》都有自創評論。2016年開始,連續四年,我們在大年初一都推出了詩情洋溢、暖心感人的編輯部文章:《在親情和暖陽中沉醉》(2016)《期待著所有的美好》(2017)《致敬過往,期待來年》(2018)《走過冬雪,迎接春光》(2019),引發刷屏。

我們認為,黨報評論要征服人心,一靠說理,擁有真理的力量﹔二靠表達,給人閱讀的快感。為此,我們著力在“五度”上下功夫:即高度、深度、銳度、鮮度、溫度。

高度,就是站位要高,視野要寬,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站在天安門上想問題”﹔身在湖湘,胸懷全國與世界。要提升高度,就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經常組織評論員學習總書記的最新講話,體會其思想的力量、人格的力量、語言的力量,再運用到評論實踐中。我們的“晨風”評論,都以總書記的相關論述作為文章之魂和立論之基。

深度,就是要有深刻的思想、有價值的見解,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不能人雲亦雲,不知所雲。

銳度,就是要尖銳潑辣,敢於亮明態度,敢於針砭時弊,不能溫溫吞吞,四面討好,八面玲瓏,也就是要有戰斗性。 “晨風”評論,其尖銳性多年未有。在評論長沙房地產市場現狀時,鮮明提出“長沙要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不能成為投機者的樂園﹔要成為創業者的樂土,不能成為投機者的福地”。在闡釋“守好網絡輿論陣地”時一針見血提出,“有人把網絡視作為所欲為的‘自留地’,熱衷制造和放大負面輿情,以‘發聲’上位、借‘監督’牟利,有的甚至實施敲詐勒索,唯利是圖,前台是‘正人君子’,背后是‘金錢交易’”。對於湖南一些地方不顧自身實際,熱衷於修大馬路、建大廣場的做法,直言不諱指出是“花百姓的錢、露當官的臉”,是“沒錢也任性”的行為。這些表達,讓讀者擊節叫好。

鮮度,就是要針對新鮮事,說出新鮮話,給人新鮮感,達到“陌生化”效果。為此,對每一篇社論、編輯部文章,每一組“晨風”、評論員文章,我們都要求將總書記的思想、文件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話。同題評論,別人的話再好,我們也絕不照搬照抄。確保鮮度,還要求評論反應要快,講究時效,不能等一等、看一看、慢三拍。

溫度,就是評論時要走心﹔要讓人有感,感受到評論員的心跳、體溫﹔要“筆鋒常帶感情”,讓人產生共情,而不是冷冰冰、硬梆梆。梁啟超、毛澤東所開創的感情充沛、元氣淋漓的文風,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

此外,在加大評論的融合傳播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嘗試。首先是把推送評論作為報社新媒體的重要任務,重大評論,都放在新湖南和華聲在線的首頁首屏,同時所有時政和評論公號同步發布﹔其次是移動優先,很多評論都在客戶端和公號上首發,第二天再見報﹔第三,省內主流媒體聯動,重要評論湖南衛視新聞聯播、紅網進行摘播和轉發,已經形成常態化機制﹔第四,借助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今日頭條、騰訊、新浪等全國、全網的力量擴大評論的覆蓋和影響力。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