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先揚后抑,上演了一出過山車行情。上半年,受美歐經濟數據向好鼓舞以及地區沖突因素的影響,油價一度攀升至107.73美元/桶的年內高位。此后,油價持續下跌,最近一段時期紐約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薩斯原油(WTI)期貨價格盤中一度跌破80美元/桶關口,創2012年6月以來新低。而同期布倫特原油跌至82.93美元/桶,為2010年11月以來新低。
油價跌跌不休的背后,是持續疲弱的需求和不斷擴張的產能。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增長疲軟乏力,導致原油需求不振,多個國際機構下調了今明兩年的需求預期。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最新月度報告預測,2015年上半年世界石油日均消費量將低於今年下半年,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依然保持目前的產量,石油市場將出現日均110萬桶的過剩。
在需求飽和的情況下,石油輸出國組織迄今維持高產。今年7—9月,石油輸出國組織日產量超上半年,9月份則達到一年來最高水平。盡管石油輸出國組織計劃明年日減產50萬桶,但由於各成員國利益訴求不同,保價減產要在內部達成一致十分不易。
與此同時,美國作為能源消費大國,其原油生產和出口能力不斷提高。今年9月,日均產量達到870萬桶,為1986年7月以來最高水平,明年則有望達到950萬桶。美國的石油貿易格局也因此發生逆轉,進口大幅縮減,出口快速增加。今年前9個月,美國日均原油淨進口量不足10年前的一半,而目前全球新增的石油供應量中,約有1/3來自美國。
美國能源的日趨獨立,無疑增加了其在大國政治角力中的籌碼。根據瑞士國家銀行發布的報告估算,以每桶計,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成本最低,為7美元﹔俄羅斯為30美元,其極地石油的成本為125美元﹔美國深海石油的成本為59美元,頁岩油為75美元。在國際油價85美元/桶的條件下,各國盈虧非常明顯。油價持續走低,不僅使經濟高度依賴能源出口的俄羅斯備受打壓,也使得伊朗等一些與美國不睦國家的利益嚴重受損。從這個角度說,近期國際油價的起伏背后,似乎也很難排除政治的考量。
從市場的角度看,今明兩年,世界石油市場由供應不足走向小幅過剩,同時美元走強對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形成打壓,油價反彈難有起色。但目前市場表現已對未來供需預期有了較充分反應,油價繼續下行的空間有限。
石油是最基本的能源產品,目前在全球能源消費中約佔30%。油價變動對其他能源原材料的價格、生產成本以至世界經濟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主要由需求不旺導致的油價單邊下挫,在給石油進口國和廣大消費者帶來實惠的同時,畢竟意味著全球實體經濟增長不力,且持續低價也會使尚未復蘇的世界經濟面臨通縮風險。因此,穩定的、可預期的石油市場才真正有利於世界經濟的長期繁榮。
《 人民日報 》( 2014年10月23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