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問題“洋奶粉”的問題不在“洋人”

2014年10月10日15:12    來源:中國江蘇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問題“洋奶粉”的問題不在“洋人”

  國家質檢總局官網昨天公布最新攔截發現的274批次進口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家長們熱衷購買的多款進口嬰幼兒食品查出問題。法國“法瑞康”嬰兒配方奶粉被發現菌落總數超標,德國“樂愛朵”配方奶粉超范圍使用添加劑。(10月10日新京報)

  國家質檢總局表示,這些不合格進口產品都已依法做退貨、銷毀等處理。

  這則新聞無疑會讓許多父母感覺到給孩子買的不是奶粉,是有可能毀掉寶寶健康的“毒藥”,網民大罵“洋人”心術不正,但稍微冷靜一下,想一想:誰讓“洋奶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出現良莠不齊的亂象的?真的只是因為國產品牌奶粉問題頻出嗎?近年來,“洋奶粉”的質量問題可謂層出不窮。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奶粉在國內的市場份額猛增,當時澳大利亞等國突然冒出許多新興奶企。據了解,這些新興奶企大多是中國人在操控,找當地企業代工,貼牌生產的奶粉專供中國市場。由些可見“洋奶粉”的問題不在“洋人”。

  按理說,嬰幼兒奶粉進口,應該有嚴格的准入、審批、檢驗檢疫、風險預警等環節,如果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並建立嚴厲的追責制度,不用說遠在國外的生產企業,就是進口流程中每一個參與審查把關的人都會像珍惜自己的“飯碗”一樣看重奶粉的質量。如果整個流程還不完善,那麼國家相關部門就應該完善嬰幼兒奶粉進口流程,建立嚴格的日常檢查制度和“信譽等級貼簽制度”,讓出問題的奶粉在市場中自然被淘汰。

  針對每次“洋奶粉”出現的問題,我們都隻聽到了吵鬧,沒有看到嚴格的追責措施,無論是對生產者,還是對把關人,這無疑是對一種產品質量上的放縱。不管是國產奶粉還是洋奶粉,出了問題后,消費者想看到的不是道歉,不是簡單的退貨、銷毀等處理,消費者要的是切實可行的追責措施。

  不管國產奶粉還是“洋奶粉”出現問題的根源都在人,如果制造商道德品質低下,以唯利是圖為己任,以忽悠欺騙為能事,那麼不管他在國內還是到國外,其產品質量依然會是低劣的。

  損害嬰幼兒身體健康是極其惡劣的行為,面對屢屢出現的“問題奶粉”事件,筆者再次提醒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理性對待“國貨”“洋貨”。

(來源:中國江蘇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