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柱子是墨子的門徒。一天,墨子授課時,一隻小鳥停在窗外的柳樹上婉轉鳴啼,弟子們紛紛向外張望,耕柱子也隨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卻單獨嚴厲地責罵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難過,覺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說:“我犯的錯誤並不比別人多,卻遭到老師這樣嚴厲責難。”墨子聽到之后,問他:“假如你要駕馭馬和牛上太行山,你會選擇鞭打馬還是鞭打牛?”耕柱子回答:“我當然要鞭打馬。”墨子又問:“為什麼要鞭打馬而不鞭打牛呢?”耕柱子回答:“因為馬兒跑得快,才值得鞭打,這種能力是牛不具備的。”於是,墨子告訴他說:“我責罵你正因為你像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評呀!”
其實,小到一家企業,大到一個國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也離不開這樣的鞭策,有時是一句苛刻的責備,有時是一次嚴厲的懲罰,有時甚至是一些雞蛋裡挑骨頭的吹毛求疵。應該感激願意指責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試想,若不是關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麼會批評你呢?正因為在批評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馬”,所以才會批評你。因此,面對各種責備,應該坦然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用行動來回報關心和愛護你的人。
有時候,遭遇特別嚴厲的批評,說明你是一個可造之才,是一個值得幫助的人。如果一遇到處罰,就極力進行辯解,隻找客觀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兩次還可原諒,次數多了,別人便會對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機會。一個優秀人才的成長,必須經受住各種考驗,忍受各種委屈,才能完善自我。這些挑剔給了你一個臻於至善的機會,幫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底蘊,使你每臨大事有靜氣。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面對嚴苛的鞭策,隻一味地感到委屈,繼而意志消沉,慢慢地變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將鞭策化為動力,揚蹄奮進,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頂峰。
選擇當一匹被鞭打的馬,還是當一隻不被鞭打的牛,將是你人生輝煌與平庸的分水嶺。
(摘編自3月29日《光明日報》)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09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