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人大各團組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並密集向媒體開放。
一大早,幾十家媒體的記者就把山西代表團的記者席坐得滿滿的。
“我是第一次跑兩會,除了報道,也很好奇,特別想知道代表們是怎麼議政的。”一位長著甜美娃娃臉的年輕記者說。
山西省農科院研究員姚建民代表最后一個發言,卻吸引了所有人,大家有的忙於記錄,有的思索,四周安靜了下來。“作為一名科技戰線的代表,我對報告第二十一頁‘加大政府對基礎研究……’的描述體會深刻。”他講了山西基礎研究投入的情況和問題,扎實的調研使他的陳述非常翔實。接著他提出建議,“我覺得還要注意兩個問題:一個是解決科研經費碎片化問題。一個是把權力關進籠子裡,問題是很多權力根本沒有‘籠子’……”他的建議會被專人記錄下來,匯總反饋。
仔細研讀報告,依據自己的扎實調研和思考,提出問題和建議,姚建民代表的發言無疑是一次有見地的審議。
“要是所有代表的發言都能這樣,就過癮了。”一位記者說。他聽了幾個代表團的開放日,“有個別代表,把報告夸贊一番就完了,啥也說不出來。還有的,上來就表示向省領導匯報自己的工作,壓根不提報告。那哪兒能叫議政啊?”
審議報告,竟然不提報告,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對代表這個角色理解不深。
會議期間,人大代表的職責是認真審議各項議案、報告和其他議題,發表意見,做好會議期間的各項工作,而不是向地方領導匯報代表身份之外的工作。審議,審議,關鍵在於既審又議,隻要扎實充分,不怕尖銳逼人,也不怕存有“瑕疵”,怕的是沉默不語或避而不談。高質量的審議,需要代表們認真調研,了解訴求,直面問題,把人民的意見帶上來。心中沒問題,腦中沒思考,腳下沒調研,審議不發言,對政府工作報告避而不談,這樣的代表如何談得上為民履職?
而開放日的審議,不但能夠滿足人們的知情權,讓人們對代表怎樣履職一覽無余,還因此成為一個面向全社會的“民主示范”。怎麼設置會議議程,怎麼制定議事規則,怎麼圍繞一個主題發言、反駁、論辯,怎麼在求同存異中集納眾人意見,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放日也是示范日。一次開放而深入的審議,就是一次生動而真實的民主示范。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7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