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2013年9月5日

■三次“讀書無用論”思潮

    新中國成立至今,一共出現過三次“讀書無用論”的思潮。
    第一次是在“文革”后期,以張鐵生交白卷上大學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語,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成為廣大青年的口頭禪,學校停課,學生停學,知識分子是“臭老九”,成為批斗的對象。以大老粗為時尚,越窮越光榮。
    第二次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典型的口頭禪就是“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許多沒有讀過多少書、又沒有進入國營事業集體等等所謂“單位”的人,首先進入了個體戶的行列而勤勞致富。由於體制等原因,教授、醫生、教師、公務員、工程師等依然在單位拿著固定工資,收入差距十分明顯。
    如今的“讀書無用論”首先從農村出現。過去靠高考改變命運的農村青年面臨無能為力的幾大難題:比如,高昂的學費讓貧困家庭難以負擔,以及花費巨額費用大學畢業后卻找不到工作。在一些農村學校,放棄高考的學生高達三成。

    新中國成立至今,一共出現過三次“讀書無用論”的思潮。
    第一次是在“文革”后期,以張鐵生交白卷上大學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語,不學ABC,照樣干革命”,成為廣大青年的口頭禪,學校停課,學生停學,知識分子是“臭老九”,成為批斗的對象。以大老粗為時尚,越窮越光榮。
    第二次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最典型的口頭禪就是“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許多沒有讀過多少書、又沒有進入國營事業集體等等所謂“單位”的人,首先進入了個體戶的行列而勤勞致富。由於體制等原因,教授、醫生、教師、公務員、工程師等依然在單位拿著固定工資,收入差距十分明顯。
    如今的“讀書無用論”首先從農村出現。過去靠高考改變命運的農村青年面臨無能為力的幾大難題:比如,高昂的學費讓貧困家庭難以負擔,以及花費巨額費用大學畢業后卻找不到工作。在一些農村學校,放棄高考的學生高達三成。

■大學是一筆什麼樣的財富?

    一次大規模系統的知識接受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接受大學教育,是要讓我們有成為未來領導者的理想與勇氣。這不僅是一次大規模系統的知識接受,更是一次人文精神的陶冶。在此期間,我們完善了人格,明了了生命的意義,知道了存在於社會的意義。大學教育的意義還在於它培養了大學生們的眼界、價值觀。[詳細]     
    一份理想工作的“敲門磚”
    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激勵著大學生潛心研究、勇於實踐,將引領科技前沿,形成高學歷創業的高價值鏈。華中科大學人才儲備基地“未來企業家訓練營”營員曾建華在訓練中改變了思維視角,提升了視野和品牌意識,對后來創業有很大的幫助。[詳細]     
    一段青春無悔的美麗回憶
    在大學成長的道路上總會有許多故事發生,那是曾經走過的路留下屬於每個人的成長腳印。第一次踏入大學校門時孩童般的欣喜,第一次牽起伊人纖纖玉手時的絲絲甜蜜,第一次月下憧憬未來美好畫卷時的興奮不已……[詳細]

編讀往來

人民網要聞部出品
本期責編:楊彩娟(實習)
郵箱:shidian#people.cn (發信時請將#改為@)

掃描“人民視點”欄目二維碼

點擊查看往期“人民視點

“讀書無用論”卷土重來?

分享到:

“上大學值不值”,如今成了擺在部分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成都女孩玲玲考上一所重點大學本科,因認為“讀書無用,讀大學是個肯定失敗的投資”,父親雖有錢卻拒絕讓女兒讀大學。這條新聞在網上引發熱議。

讀書無用,撿垃圾都比讀書強?

9月1日是很多大學的開學日,在新生們忙著迎接大學生活時,家住槐樹店路的玲玲,卻在為上大學的事和父親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談判。雖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玲玲的父親固執地認為“讀書無用”,他寧願出錢資助玲玲做點小生意,也不願“扔幾萬學費進去打水漂”。近日,該新聞在網上引發熱議。[詳細]

支持:大學畢業生混得還不如學歷低的

網友“瀟湘通訊”:我上完大學才做生意,我同學初中畢業就做生意,他如今在長沙有房有車有店面,我什麼都沒有。網友“Ample”:盡管這位父親做法有點極端,但反映出的卻是“知識群體”的無奈,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正在被現實一點點無情吞噬。找工作、升職、接任務等等都靠關系的社會,知識的作用在弱化,向上通道變窄,上不上大學真的不重要了,悲哀!![詳細]

反對:上大學對個人修養提升、思維方式轉變影響很大

網友“金燕mjy”:不知道其他的人,反正我就沒后悔過讀大學,大學的作用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體現出來的,讀大學也許沒能給你帶來好的工作機會,但是對於個人修養的提升,思維方式的轉變都是影響很大的!網友“張鶴慈”:如果把上大學作為個人素質的提高而不是作為找職業的敲門磚,就不會有讀書無用的感慨了。網友“佑?|漫隨”:“讀書無用論”太過狹隘,它是小市民思想的一種社會反映。[詳細]

懷疑:上名牌大學才有用

網友“海風”:不是名牌大學讀了確實沒用,現在招人,好點的崗位都強調要名牌大學畢業生。網友“francis”:加上一個前提條件就可以確定了,主要看你上的是什麼樣的大學,至少二本以上,名牌大學最好,這樣讀大學才有用,否則讀大學無用。網友“無知無痴”: 時下“讀書無用論”劍指當前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與文革時期的“讀書無用論”有本質的區別。大學是到了該深刻反思的時候了! [詳細]

讀大學,失敗的投資?

一來一回16萬,讀大學是肯定失敗的投資?

玲玲父親把讀大學比喻成一個“肯定會失敗的投資”,他認為“讀書無用”,寧願出錢資助玲玲做點小生意,也不願“扔幾萬學費進去打水漂”。他說,大學四年學費加生活費肯定需要8萬,如果高中一畢業就開始打工,四年至少可以賺8萬,這樣一來一回就是16萬。這16萬都可以拿去投資個房子做首付,或者直接開個店做生意也能賺錢。可是拿去讀大學,畢業后也許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個工作每個月就兩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能賺回這16萬。“咋算都劃不來。”[詳細]

教育成本和就業狀況“冰火兩重天”

近年來,一方面是大學學費節節攀升,上學成本越來越高昂,家長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則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年年都有“最難就業季”的說法,大學畢業生尤其是本科生的薪資,即便與一些技術工人、農民工相比,也是越來越不好看。而企業調查則表明,不是大學生太多了,而是對路子、用得上的大學生太少了。這就要求高校更好地對接市場需求,在專業設置、能力培養、就業服務等方面改革,培養更多社會既需要又有用武之地的人才。[詳細]

有個好爸爸就有好前程,苦讀十年不如有個好爹?

“有個好爸爸就有好前程”的“拼爹”現象隨處可見,靠關系獲得發展、借人脈獲取資源,消解著社會的公平底線。“官二代”、“富二代”堵塞了平民子弟的就業通道與上升空間,考大學改變命運的難度越來越高。一部分生活在底層的孩子也爬到了知識的巔峰,但是巔峰之上,卻是寒冷的北風。“奮斗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調調引起了萬千屌絲的強烈共鳴。[詳細]

農村孩子靠什麼改變命運?

高考人數已連續5年下降,在一些農村學校,放棄高考的學生高達三成。對農村棄考生來說,讀大學已是一項回報難料的風險投資。城市日益激烈的應屆生就業競爭,高昂的學費、生活費,使他們不得不重新權衡讀大學的利弊,讀大學不是唯一出路也便成為一種更為現實的考量與選擇。

農村學生佔高考“棄考族”大多數

在2013年全國高考中,約百萬考生放棄高考。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一些高中畢業生選擇出國留學,不再去走高考的“獨木橋”,客觀上減少了高考人數。而更多的棄考學生直接選擇了就業。根據教育部門公布的數據,出國留學的高中畢業生不超過20萬人,其他80多萬名棄考學生大多選擇了就業或來年再考。而這80多萬名學生當中,農村孩子佔絕大多數。[詳細]

重點高校農村生源比例是一面鏡子

今年,今年北大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農村學生所佔比例為14.2%,即平均每7名本科新生中隻有1名農家子弟,而這個低得可憐的比例,還是近年來不斷增加的結果。據北大招生辦介紹,近兩年,北大農村生源比例以每年2到3個百分點的速度上升。這就是說,在兩年以前,北大的農村學生僅佔10%左右。這是城鄉教育鴻溝的表征,把城鄉教育差距直觀地展現在了人們面前。[詳細]

讀大學能否實現“屌絲”逆襲?

不能用金錢衡量大學的價值

讀書的“有用”,就在於其豐富個人素質的“無用”之用。讀了大學,不代表立馬就能實現逆襲,但不讀大學更難華麗轉身。大學所帶來的宏闊視野、豐盈見識以及價值觀的塑造,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糾結上大學劃不劃算的爭論背后,在於對教育本質解讀和人生價值評判的差異。讀書需要錢,但讀書的“回報”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錢體現。

有用無用都是一種盲目的功利主義思維

反對讀大學和一味夸大讀大學的作用,殊途其實同歸,都沒跳出“實用至上”的窠臼。在這種功利主義者看來,凡做什麼,必然要取得某種實惠。大學反饋於人的“好處”,必須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讀大學不是去超市買物質商品,某種意義上,大學更像是一個精神超市。[詳細]

讀大學不完全等於讀書,讀書也不等同於上學

廣義來說,讀書是一個人獲得知識、學會思考的長期持續的生活方式。讀大學,不僅在於學習知識,作為將來的職業生涯儲備“資本”﹔而且還有其更高的價值:養成終生讀書的習慣,培養訓練自我學習、教育並進步的能力。與其說大學教育教給學生的是具體專業的學科知識,不如說是一種可以受益終生的技能。[詳細]

靠什麼扭轉“讀書無用論”?

當讀書高投入、低回報成為社會現實,那麼放棄讀書在很多人看來就是理性選擇。我們可以批評這種短視,但無法回避背后無奈的現實。七成人“贊成不讀大學”,有著對教育改革的呼吁、對教育現狀不滿的宣泄。如何扭轉這種論調?

提高辦學質量,提高教育回報率

在健康的教育環境中,其實是社會的進步,意味著學生的教育選擇多元、成才選擇多元,但在我國當下,不選擇上大學其實充滿無奈情緒,這就需要大學提高辦學質量,提高教育回報率。如果大學辦學質量低、教育回報低,會有越來越多的家庭、學生選擇放棄高等教育,並產生放棄高中教育、初中教育的連鎖反應。 [詳細]

造良好的就業環境,讓學生享有平等發展機會

在知識經濟時代,降低大學費用,提高學生素質,根據市場調整專業方向,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同時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才是正途。寒門上升通道不應被阻現在的大學教育確實出現了與社會需求的脫節,有很多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也難怪有的家長覺得送孩子上大學太“不劃算”。我們在呼吁高等教育改革的同時,也該反省到底我們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詳細]

為學生自主選擇提供空間,切實關注受教育者的權益

當學生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大學學業時,這樣的大學競爭力必然更強。在國外,不少國家的助學貸款基本覆蓋所有的學生,凡是想貸款上學的學生,都可以申請,這可以讓學生自強自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讀大學,而不需要家庭的資助。我國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既能培養學生自強自立意識和能力,又能保障受教育者的權益。[詳細]

重拾對讀書的信心,知識能改變命運、創造財富

“在今天的知識經濟時代裡,知識不僅可以改變命運,更可以創造財富。在‘創業聖地’美國硅谷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無論背景怎樣,無論來自哪裡,隻要你擁有知識和創新思維,就能成功’。”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鼓勵學生,要有敢於冒險、敢於吃螃蟹的精神,以及敢於失敗、擔當的勇氣,大膽邁出自己創業第一步,去勇敢地發掘“第一桶金”。 [詳細]

面對“讀書無用”的論調,隻有正視和破解其背后深層的社會問題,才能為更多人創造人生出彩、實現夢想的機會。

網友留言 >> >>已有 245 條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
昵稱:
  • [網友] 發表評論:

    以上的說法我很感慨!前提-教育體制必需趕快改革,並強制落實到基層。

  • [qq感恩] 發表評論:

    國家必須解決這些大學生的就業了!不然將寒了20多年的讀書人的心,人民也將對政府失去了信心,民心不可欺!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不得不解決了,高考本是獨木橋,既然過去了就必須把這批學生分配調!不管是國企還是私營還是政府機關!民心不穩國家將大亂,自古的規律,希望國家領導能看到問題的嚴重!!!

  • [{感恩}] 發表評論:

    這是民生問題!國家必須解決!

  • [【共產黨】] 發表評論:

    國家政府是給出面解決一下大學生的就業了!不然會寒了苦讀20多年書的孩子們的心!人民也不會在相信政府了,這是一個大問題,不能不解決了,做拖就要出問題了!!!

  • [網友] 發表評論:

    作為一般社會人,上大學不如早點就業。現在能發家致富的基本都不是大學學歷,而是社會混混。要提高社會整體素質,還要認真解決社會問題,解決大學問題。

  • [雲縱四海] 發表評論:

    不是上大學無用,而是,現在的大學不是培養有用人才,而是自己斂財!!!不負責任的教育體制!!!

  • [網友] 發表評論:

    不只是大學,中學便開始的應試教育扼殺了學生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教育與現實脫節,與社會脫節。高考的殘酷奠定了中學教育唯分數論的基調,高考后的大學缺乏合理辦學宗旨又造就了大學生的整體迷失。教育體制固然培養出了一批高分人才,考試天才,可沒有獨立精神的大學,幾成賺錢機器的學院,如何能成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教育不是生產線,教書育人不能拆開。

  • [單身哥] 發表評論:

    窮苦的百姓讀不起書。原因:生存第一。讀書與生存無法相提並論。讀書是富家子弟的天堂﹔裡窮苦百姓太遙遠了。不要批判農民。首先,說話先做農民體會一下才有發言權。

  • [網友] 發表評論:

    讀書不僅無用,而且有害。

  • [過客] 發表評論:

    中國的雙軌工資制造成的局面,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一個是自由市場工資,一個是國家規定的。再者現在的教育體制,也使很多學生學不到真知識,不如師傅帶徙弟式的學得快、學得多。教育要改革,工資制能放開讓市場調節的都放開。現在教師給學生補課收取的費用,不是也體現了知識的價值嗎?

往期回顧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