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鴨”6日在北京園博園亮相
“它是一隻沒有邊界的鴨仔,它不歧視任何人,也沒有任何政治內涵﹔它非常友好地漂浮在水面上,治愈人們的心靈﹔它是柔軟的、友好的,適合所有年齡的人們。”今天,風靡全球的“大黃鴨”終於“游”到北京!9月6日至9月23日,“大黃鴨”將首先“游”進園博園,9月26日至10月26日,“游”至頤和園。[詳細]
大黃鴨到兩園做點啥?
“大黃鴨”此次來京,恰逢中秋、國慶兩大節日。據介紹,園博園將結合園區現狀和節日等因素,策劃和舉辦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如立體涂鴉大賽、大黃鴨帶你游園博、大黃鴨人偶幸運拍等專場活動。頤和園方面與2013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同時設計了豐富多樣的相關活動來迎接游客的到來。
北京大黃鴨准備了替身
與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展示時相比,時隔四個多月,大黃鴨長大了。大黃鴨的身高需要綜合考慮所在水面漂浮狀態,以及與周圍建筑的匹配度。因此,此次為北京展示制作的“大黃鴨”高度最終定為18米,比此前香港展出的那隻高出1.5米。考慮到“大黃鴨”在香港展示期間的漏氣事件及可能會出現極端天氣影響,組委會已經為此次展示的“大黃鴨”准備了一隻替補。[詳細]
眾游客慕名來看“大黃鴨”
這隻放大了的澡盆鴨究竟有何魅力,所到之處都能引起強大的圍觀效應?它那笨拙的黃色身軀,儼然就是一個引力超強的影響力磁石,賺足了人們的眼球和關注,每行一處,都令小伙伴們紛紛發出驚呆了的聲音。
“大黃鴨”本身就是童年的代名詞
黃色巨鴨勾起童年回憶,無分年齡、種族、疆界,象征快樂和美好。“憨態可掬”、“呆萌可愛”、“十分討喜”,眾多譽美之詞,盡見“鴨粉”們對黃色巨鴨的喜愛。不少網友在採訪中憶稱,黃色充氣橡皮鴨是童年時洗澡的玩伴,但眼前這隻小黃鴨卻瞬間“長大”,把每天上班途經的水域變成它的浴盆,把城市森林當做背景,“大黃鴨”就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童年”。它提醒每天辛勞奔波的人,大黃鴨依舊是可愛的大黃鴨,童年的溫暖一直伴隨我們向前。[詳細]
“大黃鴨”背后的心靈訴求
據說,大黃鴨的原型,是1992年從中國貨輪上滑落,歷經15年抱團漂到美國和英國海岸的那群黃色充氣橡皮鴨。這個故事,在沒有童心的人眼中,不過就是一堆橡皮由海洋洋流帶動的一次長距離位移而已。但在有童話情懷的藝術家眼裡,這次長達15年的漫長漂流被擬人化了,變成一次感人至深的、充滿了各種奇妙經歷和美麗童話色彩的流浪。可以說,沒有多愁善感相信童話的藝術家,就沒有那隻頗具傳奇色彩的大黃鴨。難怪有人贊嘆“大黃鴨”恰如滋潤心靈的細雨,讓人們在喧囂、功利的塵世中暫時給心靈找到一個出口,感知久違的坦然、磊落與溫暖。[詳細]
一次成功的藝術營銷學
任何藝術行為想要得到廣泛傳播,除了其本身的獨特魅力,一定少不了宣傳和推廣,大黃鴨是一個成功的“營銷”,但是它又和普通硬廣告的營銷不同。霍夫曼將其以一種公共藝術的方式來傳播,所到之處也都強調其公益性,所以“大黃鴨”本身並沒有因為過多的商業捆綁而傳達出商業信息,恰恰是這種公益性質的藝術行為,拉近了其和公眾的距離。藝術家本身要能抓住當下熱點,抓住人們的心理,才能“營銷”出一個“大黃鴨事件”。[詳細]
山寨版“大黃鴨”率領上千小黃鴨登陸重慶
6月20日,重慶一公園的湖裡漂浮著一隻山寨版大黃鴨,身邊還帶領上千隻小黃鴨。自從荷蘭藝術家霍夫曼創作了首隻巨型橡皮鴨藝術品之后,“大黃鴨”山寨版便在全國遍地開花,有武漢版的“迷你胖黃鴨”,天津大黃鴨,重慶大黃鴨,還有杭州黃鴨、蕪湖黃鴨、無錫黃鴨……[詳細]
烤鴨版"大黃鴨"現身上海
2013年8月26日,上海,黃浦江外灘金陵路渡口一艘渡輪變身為一件公共藝術品,很多旅客發現,該藝術品具有烤鴨的外形,但船頭是大黃鴨的鴨頭,船身竟為烤鴨的造型,還有一隻鴨腿。主辦方稱,“烤黃鴨”是一件藝術品,其創作意圖是希望把渡船變成公共藝術空間,讓老百姓更加親近藝術品。自從香港大黃鴨備受歡迎之后,內地也紛紛引進,而引進也是一種拷貝,這也是對拷貝行為的一種反諷。[詳細]
北京玉淵潭現“綠馬甲大黃鴨”還攜7個蛋
“這隻黃鴨好特別啊!”一隻高10米的黃鴨,身穿綠色馬甲,打著綠色領結,面朝中央電視塔背靠荷花池,靜靜地漂在玉淵潭公園的湖面上。在它身后,還整齊地排列著7個約5米高的綠色鴨蛋。這一幕場景,引來公園眾多游客爭相圍觀。黃鴨身后的7個綠色鴨蛋中間,印有一隻黃鴨LOGO。每個LOGO上方,都印有一個字,七個鴨蛋從前往后連起來為一句話:黃鴨也有綠夢想。[詳細]
山寨“大黃鴨”游進大興南海子公園
大興南海子公園湖內,一隻約7米高的山寨大黃鴨靜靜的飄在湖面上,引來眾多市民圍觀。一對情侶從網上得知消息后,專程從市區打車前來圍觀。數十名小朋友在大黃鴨下爭相拍照、奔跑、歡呼。“明顯是山寨的”,公園保安稱,“大黃鴨”是前天晚上下水的,昨日已在湖上待了一天,是某房地產公司為搞活動而投放。[詳細]
遍地開花的山寨大黃鴨
山寨“大黃鴨”橫行,表明我們已經習慣了簡單的復制模仿,而不是從事件本身汲取經驗,進行反思。“不喜歡思考,隻喜歡模仿”,僅靠山寨,何時才能有我們自己的風格?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山寨的“大黃鴨”能讓人開心嗎?
香港一記者說,觀摩大黃鴨可以讓人放鬆心情,很開心。但面對如此繁多的山寨大黃鴨——穿衣服的、伸長脖子的,甚至是“綠色”的大黃鴨,他卻開心不起來。雖然有些仿造者力求從外形、大小上極力模仿,但是達到的效果卻遠遠不及正版的。霍夫曼設計的初衷,是為了觀眾在其作品面前消失,那種感覺讓你重獲自由。觀眾可以自由地去觀察,去思考,去暢想生活和事物。而山寨“大黃鴨”則是為了吸引游客、賺取商業利潤。[詳細]
山寨背后是典型的“中國式智慧”
山寨太容易、太成功,就會失掉創新的動力。如果隻需幾千、上萬塊錢就能仿造一個“世界知名產品”,就能引來幾乎同樣的效果,誰還會耗費腦細胞、投入大價錢,在創意上做文章?大黃鴨的最大成功,就是激發童心的創意造型,如果中國人也能以童心、童趣為抓手,借鑒創造出新的產品,倒也算有點技術含量。可現在是,那些山寨版的“大黃鴨”隻不過是個頭小一點、鼻子高一點、脖子長一點之類的略微改動,這其中顯然存在僥幸心理和打擦邊球的心理,屬於典型的“中國式智慧”。[詳細]
我們為什麼沒有“大黃鴨”?
“大黃鴨”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應該是文化要靠軟價值來體現。中國不乏優秀的創意和設計,但缺乏推崇創意、推崇原創精神的社會氛圍。大家對山寨越來越不以為然,甚至隻稍微改造一下就自認為做了創作。長此以往,一定會挫傷設計師的原創積極性,讓他們有好設計也不願意拿出來,生怕被抄襲,好設計也就得不到產業的轉化應用。任何投機取巧的行為都是對創作者極大的不尊重,也是對中國創意產業健康發展的威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