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5年,我省着力创新改善民生幸福的制度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编制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和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突出加强了文化教育事业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解决了“基本民生”、“底线民生”、“热点民生”问题,大力推行“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新模式,建成珠三角绿道网等一批惠民工程,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平安广东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新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要看到: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发展普惠型民生福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更加繁重;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社会治理模式亟待创新。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民生是重点,创新社会管理是难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具体而言,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是发展必须惠及民生幸福。只有坚持发展的过程和发展的目的都始终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成果,才能使科学发展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追求。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是否以人为本,是否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检验和衡量各级领导干部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尺,才能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文明、幸福的好日子。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