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聚焦2013两会系列评论之十三

人民网评:“瘦身”只是政府机构改革第一步

王石川

2013年03月10日15:2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从方案看,足以看出中央有决心啃下硬骨头,改革对象皆是公众最关心、最焦虑的机构,比如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以及铁道部政企分开等等。机构改革被称为“自我革命”,难点多、阻力大,牵扯到的利益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不能因为有难度有止步不前,更不因为有阻力就望而却步。

对改革方案,不少网友表达了诚恳而朴实的厚望,“希望春运时能有一张火车票,饭桌上不再有地沟油,孩子能有一罐放心的奶粉……”这种期望并不过分,以食品安全为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现,与无良企业丧失法律敬畏有关,也与监管不力有关,还与制度缺失有关。著名院士钟南山说过,“多头管理、多龙治水”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虽然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而这次机构改革就是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打破九龙治水的弊端,统一监管,也就更容易监管。

当然,应清醒地意识到,机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很难一步到位。不能天真地认为机构一整合,所有的问题就荡然无存,所有的障碍就土崩瓦解,所有的难点就自动消失。为使机构改革发挥最大效应,还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机构整合后,权责应该更明确。机构整合在一起,部门变得庞大了,人员也多了,有人担心“星多月不明,官多不太平”,减少这种担心的关键就是确保结构优化、廉洁高效。有多大的权力承担多大的职责,机构大了、人多了,但每个人都守土有责,管好该管的,做好该做的,不越权,更不失职,也才能更有效率。

二是,既要简政,也要放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社会力量能做好的就不要再染指,努力向“小政府,大社会”过度;革除备受诟病的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定化的弊病,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否则,权力乱伸手,民众必紧张;权力热衷于变现,就会滋生腐败,还会搞乱市场。

何以检验机构改革的成效?就看能不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学者称,公众关注政府机构的多寡与人员数量,更关心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以及服务水平的高低。实际上,中央已经明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经过改革,公共服务更健全、更有质量了,这是公众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人民网评:以深化社保改革回应民生期待

人民网评:从两会调查中聆听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人民网评:真实传民意,依法履职权

人民网评:转会风,全国两会理当作好表率

人民网评:直面问题,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助力“中国梦”

人民网评:顺应“环境关切”,用“法治思维”驱散雾霾

人民网评:政府工作报告里书写着壮丽“中国梦”

人民网评:教育投入占GDP4%,振奋中有期许

人民网评:让承诺落地,让行动有力,让民众信心“可持续”

人民网评:用法治力量推动实现“中国梦”

人民网评: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

人民网评:转方式,迎难而上才有美好未来

分享到:
(责编:王倩、张玉珂)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