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市场,因时因势动态调整政策(评论员观察) 稳市场,稳是大局、是基础。在政策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上下更大功夫,市场“稳”的基础就会更牢固、后劲就会更足 连读3则有关“以旧换新”的消息,会对“稳市场”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则是,2025年,享受以旧换新补贴的家电产品由去年的8类增加到12类。
以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人民时评) 民营企业在网上遭遇恶意侮辱、诽谤怎么办?遭遇违规异地执法怎么办?被违法收取费用、摊派财物又该怎么办?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实施,类似问题有了“法治答案”。 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专设“权益保护”一章并开宗明义:“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经营自主权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聚焦实践中权益保护领域突出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积极回应关切,针对性作出规定,为的正是以制度性保障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护航。
科技赋能,继续把制造业搞好(今日谈) 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继续把制造业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 科技赋能,首先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产业升级。近期,从华为发布首次应用鸿蒙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到小米宣布自主研发设计的3纳米制程手机处理器芯片玄戒O1大规模量产,正是因为瞄准前沿关键技术加大攻关,填补了行业空白,产业实现了向高端跃升。
以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大家手笔)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触及的利益矛盾就越复杂越尖锐,急流险滩也就越多,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胸有成竹的、思虑缜密的,那就要搞顶层设计;对于心里没底的、还不成熟的,就摸着石头过河”。
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把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实践中的一些有效做法用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有助于巩固改革成果、回应各方关切,提振发展信心,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
土豆里的“大食物观”(微观) 最近一段时间,马铃薯生浆馒头生产线、以鲜薯为原料的“土豆米”生产线,分别试生产成功。热腾腾的马铃薯馒头、香喷喷的马铃薯米饭上市售卖,引发业内和社会关注。 土豆化身中国人熟悉的主食模样,这样的创新,成为践行“大食物观”的生动案例。
“失范”的语言不能失控(纵横) “人艰不拆”“不明觉厉”等生造词语,对成语、歇后语等造成冲击;“神马”“童鞋”等谐音梗,充斥着错字、别字;“绿茶”“恐龙”等形容词,带有贬义和人身攻击色彩……近年来,一些网络黑话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引发关注。 语言失了分寸,好比脱缰的野马。当“失范”的语言遇到成长的孩子,危害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