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卫国平”替代了“安欣”,“高启强”变成了“聂宝华”,“高启兰”变成了“聂小雨”,《他是谁》从《狂飙》中接续热度,成为最近又一部受欢迎的力作。两部剧中,张译都展现了人民警察的初心担当,将人民警察那种爱岗敬业、面临各种诱惑与模糊边界之际恪守初心的状态演绎了出来。
这是一部无法用明星效应、制作成本进行背书的电影,却同样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近日,这部小成本公路题材影片《拨浪鼓咚咚响》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近几年,改革开放题材影视剧可谓佳作频出,《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山海情》《风吹半夏》等都是个中代表。此类剧目,常常以艰难的创业故事演绎着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改革开放精神。
兔年春节档,#电影深海#上映13天总票房突破5.88亿元,创下了中国原创动画电影的票房新纪录。可谓是,继现象级作品《大圣归来》之后,《深海》无疑成为国漫电影史上的又一扛鼎之作。
作为一部杂揉了悬疑片、动作片等类型的谍战片,《无名》的主要叙事时间长达八年(1937年-1945年),地理空间跨越上海、广州、香港,人物身份错综复杂。以汪伪政权情报部门为舞台,各路人马为情报进行着看不见硝烟的暗战。
《流浪地球》系列作为近些年来中国科幻现象级大片,受到广泛关注。如果说《流浪地球1》标志着中国重工业科幻的起跳点,那么《流浪地球2》则代表目前中国重工业电影奇观制作水平,甚至媲美好莱坞大片。
近期,扫黑题材电视剧《狂飙》大热。该剧以刑警安欣与黑恶势力高启强的正邪较量为主线,聚焦“京海市”的扫黑除恶斗争,是一部兼具广度、深度与力度的现实主义作品。
一档没有帅哥美女,没有戏剧冲突,没有任务挑战,只有几个大叔在岛屿书屋谈天说地的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我在岛屿读书》11月在江苏卫视开播, 余华、苏童、西川等十余位写书人、出书人、爱书人在节目中陆续出场,共同生活,一起读书写作。节目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现播出临近尾声,豆瓣评分已达9.1分。
家庭悬疑剧《回来的女儿》于近日收官,该剧以标准的悬疑剧配置调动了观众的神经,引发了网友持续热议。 作为悬疑剧,《回来的女儿》以细节上的精准把控和无处不在的舞台感先声夺人。
“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黄河水患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天下长河》于2022年11月11日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同时播出。该剧首播就拿下卫视收视第一,紧接着一路长虹,流量与口碑双丰收,打破了多年来至巅峰跌落、沉寂已久的历史剧僵局,也许正因如此,该剧被许多观众誉为古装历史传奇剧的“回潮”之作。
11月27日,电视剧《风吹半夏》在网络平台播出,该剧讲述了九十年代钢铁民营企业家在时代的浪潮中圆梦人生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故事,展现了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发展的历程。该剧受到观众好评,目前豆瓣评分8.4。
古装轻喜爱情剧《卿卿日常》于11月10日在网络平台播出。 《卿卿日常》虽为古装剧,但是有网友调侃更像是一场现代剧的“cosplay”版。
近日,医疗悬疑剧《促醒者》迎来收官,这部电视剧以第九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丁学坤的意外离世为开端,讲述了其远在瑞典留学的精英西医儿子丁远志与多年在外的中医学徒韩西林回到九院,共同调查死因真相的故事。因为本剧结合医疗与悬疑双重内核受到了观众的极大关注。
近日,一档以探寻非遗项目为脉络、用多元艺术形式展现非遗技艺的综艺节目《艺览吾“遗”》在央视热播,节目以真人秀的方式,让李佳明、张宇等非遗寻访人实地探寻体验非遗项目,充分展现非遗项目的丰富和魅力。在节目中呈现出长白山满族撕纸、长白山采参习俗、朝鲜族传统米糕制作技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观众展现了一副清晰的民族文化图景。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何为绝,是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帽上518根直径为0.2毫米的细金丝编织、是方寸之间8400片龙鳞的栩栩如生,而古人如何做出如此细丝至今都不曾破解,这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2月5日元宵节晚8点,XSO西安交响乐团联合抖音平台直播《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吸引了2300万人次在线欣赏。 整场演出以交响乐衬托唐诗吟诵,用唐诗的意境将交响乐立体化,实现文学和音乐的双重之美。
2022年,对演艺行业和所有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不寻常的年份。面对反复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对剧场院团带来的冲击,众多文艺单位进行了多层次、多业态的新探索,为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积蓄着笃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网络剧市场,佳作频出、惊喜不断。从1月循环“引爆”热搜的《开端》到今年下半年热度 “黑马”《卿卿日常》,多个题材类型表现亮眼,更有一批台网双播的剧如《大山的女儿》《天下长河》《风吹半夏》等,热度不俗,豆瓣评分均过8分。
回首 2022,文化领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许会说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茶文化续写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有人或许会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优秀作品广受好评,让历史文化与广大观众“撞了个满怀”;有人或许会说北京冬奥盛会从会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场馆、服装的设计,满含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文化味儿”托举“冬奥范儿”……重大事件不断,热门话题出圈,这一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创新创造不断涌现、活力满满。 灿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现象,折射出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定要好好传承茶文化!”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时间相关话题引起热议。
《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西游记》《舒克和贝塔》……这些“童年经典”你肯定不陌生。它们凝聚了老一辈动画人的匠心,也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力量。
轻点鼠标打开水墨风的一线一中轴地图,跟着飞舞的雨燕翻动历史演变、区域选址等书签,点选按钮展开皇家宫苑、市井民俗等多彩画卷……近日,北京中轴线官网试运行上线。在这里,市民和网友有了“一屏一景观、一步一洞天”的网络游览中轴线新体验,也意味着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数字新篇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去长城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亿万游客的长久愿望。
金秋九月岁稔年丰,蟹肥菊黄;神州大地田畴似锦,沃野生金。今年的9月23日是秋分日,也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物质筑基,文化铸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精神富有与实现物质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都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专门论述,进一步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进而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网络时代信息如海,传播如风。一旦谣言丛生、真假难辨,就有可能污染网络环境、荼毒网络生态。
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特色村镇,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创新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制和模式……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实现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动了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我国乡村文化源远流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