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点增减应以便民为本(纵横)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据报道,截至今年10月24日,有8592家银行网点获批退出,同时新增了6859家网点。有人认为,随着时代变化与技术迭代,银行网点成为老年群体专属,缩减是大势所趋,而这是个误解。
线上、线下渠道不是某个年龄层的专属,不同年龄群体均有需求,只不过使用偏好与习惯各异。而且,根据相关规定,部分大额、复杂的金融业务必须通过线下渠道办理。从这个角度看,银行网点是金融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网点增减应遵循什么逻辑?虽然这是银行出于经营管理考量的自主选择,但其底层逻辑应遵循8个字:便民惠民、降本增效。其中,便民惠民是基础。商业银行依靠用户体验与口碑赢得市场,用户体验取决于服务质量,服务质量依托于服务渠道,而线下网点正是重要的服务渠道之一。
网点应设在有需求但供给待提升的区域。有些网点退出,是对此前“跑马圈地”经营理念的纠偏。在银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业内一度认为“得规模者得天下”,但线下网点的经营成本通常较高。缺乏用户基础,盲目快上,只能造成资源浪费与业绩低下。有些网点新增,是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必要举措。网点资源要与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尤其要着力提升县域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与易得性。这些网点调整,是随用户需求而变的主动作为。目前,除了网点之外,要优化自助银行、智能设备、自动柜员机等的布点,它们可以有效满足用户取现、转账等短、小、频、急需求。
作为线下服务渠道,银行网点仍有不少潜力可以挖掘。例如,围绕老年用户群体增多的情况,网点可以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在柜台配置放大镜、纸质手册,增加具备“刷存折取款”功能的自助设备等。此外,网点是银行了解用户需求的直接渠道。对于那些愿意接受新技术但不会用的用户,网点的工作人员可以为他们提供专业帮助,协助他们使用智能设备和应用程序等。
优化布局的同时,不断提高效率,至关重要。不少人曾抱怨,“办理10分钟、等待1小时”。解决用户痛点,就能更好把握发展机遇。如何提效提质?强化运营管理,实现有效分流。高峰时段,对于那些不是必须在柜台办理的业务需求,可引导协助用户自助办理,以减少等待时间。对银行来说,由数字化服务节约下来的人力资源可以转向提供综合服务,如理财咨询、金融知识普及等,这也有助于提升网点综合服务能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11日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