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热评:不能容忍“开盒挂人”污染网络空间 日前,央视报道了一起“开盒挂人”的案例。一位虚拟偶像团体中的主播,自2023年开始她的个人隐私信息就在网上传播。不仅如此,她还遭遇了大量谩骂、造谣、网暴,甚至遭遇了线下尾随、跟踪,生活大受干扰,甚至要服用抗抑郁的药物维持生活。
人民网评: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怎么做到的? 节假日历来是观察党风社风的重要窗口。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各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广大人民群众在慎终追远中寄托浓浓哀思,汲取奋勇向前的力量。从中,我们能看到新时代党风之变,看到社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人民网评: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外部环境调整 从“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再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国人的基因里,从不惧怕任何风险挑战、困难矛盾,更能将各种外来压力视作推动自身进步的动力。 近日,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宣示反对滥施关税、反对经济霸凌的坚定立场。
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实践品格 《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个鲜明品格。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进行深刻总结,指出“这些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改革开放前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和认识,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要求“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等等。
突破事务主义的“窄门”(思想纵横) “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发人深省、启迪心智。作为改革发展的先锋和闯将,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持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避免陷入事务主义的“窄门”,才能走稳走实行而不辍的奋斗路。
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专题深思)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体系”等,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相互关联、互为前提的关系。
准确把握错位发展、串珠成链 县域的发展水平和治理能效,关乎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要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这一重要指示为各地区立足自身实际,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