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近来,有两则消息振奋人心。
一来,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实现“全球第二”的历史性跨越。这不仅有助于打破国外的长期技术封锁,还能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链条创新提供关键支撑。
二来,国内首个国家级汽车芯片标准验证中试服务平台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车规级芯片质量验证与评价能力迈上新台阶。这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汽车芯片质量提升,还将为全球产业生态贡献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方案。
创新创造、自立自强、自主可控,是新时代创新答卷中的关键词。唯有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才能把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而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专章部署,明确提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着力点与突破点,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前行凝聚了更大力量。
增强创新的自主性,关键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唯有靠自力更生。也要看到,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凡有封锁的地方就是突破的地方、凡有禁锢的地方就是要打破的地方。这就必须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也要强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导向,优化有利于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同时,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制度优势,全链条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增强发展的“向心力”,关键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技创新蕴含巨大价值,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就需要立足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解决深度融合过程中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比如,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更多承担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落实好新举措新要求,做到增强体系化攻关能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的积极性会更强、融合的力度会更大。
增强政策的支撑力,关键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从强化规划衔接、政策协同、资源统筹、评价联动,到优化高校布局、分类推进改革、统筹学科设置,从加强人才协作、优化人才结构,到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收入分配改革……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持续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活力,不断厚植创新沃土,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会更足、效能会更强。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国之重器、国之利器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创新活力、创新动力要多方位源源汇聚。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赋能。
相关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