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全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为助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亿市场主体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源泉力量,更承载着数亿人就业创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将“稳就业”“保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回顾2022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年来,我国继续上调基本养老金惠及约2亿人,前11月城镇新增就业1145万人,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即申即享”,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一项项温暖人心的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这一重要判断,既是对今明两年我国经济形势的科学分析,也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长期趋势的精辟概括。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其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五大任务之首,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截至11月底,两批共7399亿元金融工具支持的2700多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1至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截至11月10日,全国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2022年以来,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精准有力、形成合力,不断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在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背景下,浙江省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组织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四川省商务厅组织的商务包机“组团出海”赴欧洲拓展市场,数十家外贸企业飞赴法国、德国、意大利……近期,浙江、四川、广东、江苏和福建等地均已有政府相关部门组团出海抢订单的行动。虽然临近年底,但各地紧抓外贸不放松,纷纷主动出击,呈现出一派火热气象。
派发新一轮消费券、启动购物节、城市景区重新开放……进入12月,全国各地多措并举助力消费复苏,点燃城市烟火气。 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对于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增长0.5%,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仓廪实,天下安。
今年兔年春节,各地餐饮业快速复苏超出预期,各大餐厅门口排起长队,餐饮业翻台率再创新高。餐饮业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随着消费恢复,餐饮业迎来了春天。
电影院里,类型丰富的影片吸引不少观众;剧场剧院中,音乐会、歌舞剧等颇受欢迎;文化展馆中,各个展区人头攒动;景区景点里,非遗展览和体验新鲜感满满。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纷至沓来的“精神食粮”走近千家万户,精彩绝伦的“文化大餐”收获观者众多,折射出文化市场的强劲活力,也反映出春节经济的蓬勃兴旺。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
房地产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外溢性较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住房问题,不仅是事关发展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问题。2022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等表述,为房地产业如何提高居住质量、建设美好家园作出了相关部署。
202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成为影响经济运行中一个重大风险因素。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我们今年保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明确了政策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2023年春运今日正式启动,自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为期40天。春运首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630万人次。
一脚跨入2023年,新能源汽车正式作别“补贴时代”。按照财政部等四部门通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这意味着此后上牌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延续了13年的国家补贴就此落下帷幕。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4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恢复至2019年元旦节假日同期的35.1%。数据的转暖反映出以旅游餐饮为代表的服务业正在回暖。
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9.8%,增速较前9月加快0.9个百分点;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速高于制造业0.2个百分点;10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速1.5个百分点……近日,中国轻工业前10月经济成绩单公布,一项项逆势增长的亮眼数据,彰显着轻工业经济有力复苏的强劲脉动。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要民生产业。
近日,鱼跃医疗因哄抬血氧仪价格被罚270万元的消息登上热搜。据悉,鱼跃医疗利用市场供需紧张状况,大幅提高血氧仪销售价格,推动了血氧仪市场价格过快、过高上涨,其行为扰乱市场价格秩序,被江苏省镇江市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并责令其改正。
“怎么办呢?过年东西太多,冰箱实在放不下了”。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不少家庭都遭遇了这样喜悦的“烦恼”。
针对滥用科技手段强迫消费、误导消费的行为,市场监管利剑应当该出手时就出手,及时、依法、高效维护消费者权益、呵护公平竞争秩序。同时,相对互联网领域的技术与市场变化,政策和监管都有缺失、模糊之处,都要精准甄别和补位,尽快校正盈利模式走偏,让企业回归文化为民的“本”,推动互联网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会员套会员、付费再付费,无尽的广告、无尽的套路……近一段时间以来,智能电视的“套娃会员”问题引发了大量吐槽。究其根源,恰是智能电视的嵌入式平台多、收费形式繁杂、兼顾保护内容、监管力度不足等等。
在2023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们从开行在贵州苗岭山脉的绿皮火车5639次列车上的“新春年货铺”,感受着暖暖团圆的春节。 “新春年货铺”慢火车,是薪火相传式的传承。
这个兔年春节,“看个电视太费劲了”的话题依然很热。有消费者惊讶地发现,在自家互联网电视上甚至连收看新闻联播也要付费。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消费旺季。今年春节消费市场,处处可见烟火气:商场里,时装店、电影院、游乐场人气恢复,店员们时不时一路小跑,忙着接待一波又一波的顾客;餐厅里,川菜馆、火锅店、烤肉店人头攒动,在就餐高峰期,不少门店又出现久违的排号等位现象;在街头,跨年秀、文化节、特色展精彩连连,业态融合刷新消费者体验,也提升了消费市场的热度。
一头是千家万户的餐桌,一头是亿万农民的收入。春节假期临近,农产品消费迎来一轮高峰。
春节历来是消费高峰期,却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辞旧迎新、置办年货、收发红包等时机设计骗局,给祥和的节日带来不和谐音符。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发力整治春节市场营销中的坑人套路,消费者也要心明眼亮主动远离消费陷阱。
智能电视,以其出色的屏幕表现力,依托互联网的海量内容资源和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内容的个性化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作为必不可少的家电选择购买,可“一充再充”的“套娃式充会员”正把智能电视变成摆设。 “套娃式充会员”,是指尽管消费者在智能电视上充了一个又一个会员,还是很难想看什么就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