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改变了过去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唯一招生模式,让考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权,这就是进步。这十年,自主招生让老百姓记住的不止是一道道费思量的考题,更使逾十万有特长的青年人成功迈入大学校门,而更偏向农村等改革策略也让这一政策更趋向合理。
十年录取10.7万人
2003年,22所高校首批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当年招收不足两千人。10年间,试点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稳步增加,截至2012年,试点高校达到90所,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累计公示自主选拔录取资格考生19.8万人,实际录取了10.7万人。[详细]
不断丰富的多样化招生考试形式
自主招生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趋势,2006年,复旦和上海交大在5%自主招生基础上,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利;2010年,北大在自主招生中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这引来其他学校效仿,比如清华的“领军计划”、人大的“校长直通计划”。与此同时,自主招生联考制度兴起,2011年,我国出现三大自主招生联考。[详细]
打破唯分数论,关注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2013年,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强调今后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近年来,复旦大学在5%自主招生中,进行对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人才的招生探索。该校博雅杯招生,通过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应届高三学生征文,给予获奖学生在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哲学类等专业(类)的自主招生优惠。[详细]
联考打响尖子争夺战,机会还是负担?
自主招生考试其出发点是选择合适的生源,而现在不少高校演变成了“掐尖战”,除笔试外,各“联盟”还组织多种形式的复试、面试和推荐,变成了提前高考。随着规模扩大,报考人数剧增。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一二百人已足够,可现在都招到一两千人,显然已经变味了。
神题频现,创意还是故意?
“馒头和面包打擂谁会赢?”“杜甫到底忙不忙?”……近来,高校自主招生出的怪题和神题在网络上引发大讨论。有人认为萌题看似无厘头,实则考出大智慧,有人则认为考题过于哗众取宠,丧失了考试的严肃性。校方认为,这类考题均无标准答案,初衷是为考察学生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详细]
高校希望招收怎样的人才,偏才还是怪才?
自主招生制度刚推出时,教育部声明是为了招收“偏才”、“怪才”;后来很多年,各校基本通过“笔试+面试”招收“综合素质型人才”,北大等名校甚至强调不招“偏才”、“怪才”。现在,教育部再次提出与“偏才”、“怪才”说法类似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不少高中师生疑惑:今后学生该向哪个目标努力,才能进入心仪名校?[详细]
考生:为拿高考加分,到处赶场考试
参加三四所高校自主招生的考生不在少数,穿过大半个中国参加六七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也大有人在。从儿子选学校,到准备推荐材料、备考,来自镇江的高先生全家已经忙了大半年。由于“华约”、“北约”、“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在同一天考试,因此在三大联盟之外,他们又在北京、上海各选了一所学校。“提前几个月就预订了宾馆,最近连考3场。路费、住宿费等就花了大几千元。”[详细]
家长:笔试通过与否都“纠结”
自主招生笔试即使通过,考生和家长的心还是一直“悬”着。其一,拿到了学校的加分优惠,还是要看高考的成绩。其二,如果笔试通过了,就要在离高考不到100天的时候花大量精力应付自主招生,考生和家长都担心会对高考产生负面影响。要是笔试没通过,对考生的心理更会有影响。[详细]
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给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力,则有利于通过招收各类特长人才,促进素质教育的推广与发展。自主招生的弹性,也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现在高考如此严格,尚且难以完全避免各种人情因素;如果扩大高校自主权,会不会大开腐败之门?[详细]
招生制度行政化运行
尽管当前高校自主招生都会设置相关制度与规则,但是掌握自主招生最终决定权的依然是高校的行政领导。由于当前对于高校领导掌握的自主招生决定权缺乏有效的制约,自然也就容易出现部分高校领导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现象。[详细]
内部指标不被公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本来在计划录取制度中,高校的机动名额对于调节各地的招生计划,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可是,不少高校却将其派上了做交易的用场。除用于点招外,还有的用来解决权势阶层子女的入学问题。现在,大学自主掌握的机动名额约为1%,但是如果不公开操作,就会出现花钱买指标的情况。每年招生季出现的所谓的能搞定“内部录取指标”,都是招生腐败的表现。[详细]
制度空间缺乏监管
调查发现,当前高校自主招生中,教育部门也要求做到公正公开,可没明确公开到何种程度。以自主招生为例,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包括7项,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等,这些信息公众根本无从监督,而最关键的学业成绩、笔试、面试评价等,反而不在公示其列,操作的空间由此滋生。[详细]
保送加分暗箱操作
熊丙奇表示,从本质上说,政府部门主导认可某些学生的保送资格、加分资格,获得保送生资格和加分资格之后,对内地所有高校基本上都有效。可以说,只要能搞定政府部门,就可以搞定保送生资格和加分资格,学校和具体的执行机构不过是执行相关指令而已。近年来出现的保送生暗箱操作、加分腐败,其运作路径基本相同。[详细]
近些年来,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名额不断扩大,降分录取的幅度也越来越大,但自主招生制度完善与权力制约机制却严重滞后,由此导致自主招生领域出现腐败现象。要实现对高校自主招生权力的有效制约,关键在于把当前的行政主导自主招生,变为学术主导自主招生。[详细]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部署,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详细]
建立以专业招生委员会为中心的招生制度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高考招生中,招生负责人应该是一个组织者,不应该拥有招生的权力,并且这种权力应该公开透明,接受监督。未来必须终结现有的行政主导的招生录取制度,实行完全的自主招生,由专业招生委员会进行招生,才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详细]
招生、考核亟需阳光“暴晒”
一方面,高校自主招生必须公开、透明,严格进行全程公示,让每一位入选考生公开展示个人实力,赢得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认可。另一方面,不妨建立一个入学后的自主招生特长展示与考核活动,既让年轻学子们有一展所长、赢得喝彩的舞台,也让那些滥竽充数、浑水摸鱼之辈无所遁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