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形成目前我国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每年4个节假日,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1天、“十一”2天,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
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八小时
从1949年建国到1995年的40多年里,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每天8小时、每周48小时的工时制度,即星期天公休一天。所以,全国每年的法定休息时间为59天。[详细]
1980年春节休假制度恢复
1979 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两篇读者来信,表明民众和政府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回归态度,部分省区宣布恢复春节放假,次年全国恢复旧制,即重新实行政务院于1949年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详细]
双休、单休循环,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
1994年2月3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国家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4小时的工时制度。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依次循环。那时,双休日(大礼拜)、单休日(小礼拜)一时成为流行语。[详细]
工作人员忘记“今天我休息”
1994年3月5日,是我国新工时制实行的第一个休息日,人们感到了一个不小的“解放”。但人们对当时第一个五天半工作日还不习惯,当时一家报纸有这样的新闻:轮到第一个双休日(隔周休息一个星期六),全市有几十个单位的工作人员忘了“今天我休息”,照常一大早赶到单位。[详细]
双休日制度落实,公休日和节假日全年总计104天
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规定:从5月1日起,我国“公休假日”延 长至两天,即每周五天工作后休息两天。实行双休日后,法定节假日加上星期日,我国劳动者每人每年休息日由原来的59天增至104天。
每周五天工时制催生出“双休日计划”
新工时制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同时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当时,北京的许多大商场一到双休日就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不少商场紧急制订“双休日计划”,应付蜂拥而来的“星期六客流”。星期五成了周末,电视台也纷纷调整节目编排,周末安排许多综艺娱乐、文艺晚会之类的节目。社会上增加了花样繁多的双休日活动,专门给成年人“充电”的各种学习班兴起,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双休日制度中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详细]
为“黄金”而生的黄金周
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普遍不景气。针对当时有效需求增长乏力的状况,国务院调整原有法定节假日安排,将“五一”、“十一”放假天数分别由原来的1天和2天增加到3天,并通过调整前后周末休息时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休7天的长假。[详细]
首个“黄金周”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
这种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长假制度从此也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详细]
“旅游看人比看景多,照相照的是集体相”
“第一次一起放假,客流量井喷在所难勉,当年通车的八达岭高速公路竟然全线瘫痪。但集中消费使百货、家电、餐饮、车市等形成假日经济,人们的旅游意识 被唤醒,黄金周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假日团聚、出行、休闲、购物的新民俗。”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BTV财经采访时如是说。
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放假办法取消“五一”黄金周,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按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黄金周不堪重负,调整势在必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放假制度存在诸多不足:缺乏传统文化特色,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节假日安排过于集中,10天法定节假日9天集中安排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假期,对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波动;休假制度不够落实,2008年前我国尚未全面建立带薪休假制度,企业职工年休假无明确制度规定,年休假权利难以保障。[详细]
增加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传统文化影响力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同时将春节放假的起始时间调整为除夕,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文化和生活需要。[详细]
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权
新方案出台后,假日将增加到115天。新方案更加尊重劳动者的休息权,不仅休息时间增加,假日次数增多,分布也更加合理。之前的“黄金周”并没有保障人们的休息权,而只是调整休息权,集中放假,产生了很多弊端,取消黄金周,正是为了消除集中放假的弊端。[详细]
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曾发布《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向社会征集意见。11月27日,全国假日办在人民网等网站公布三套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方案,并再次公开征求意见。
半数以上网友对现行假日安排不满意
截至10月12日17时,全国假日办发布的关于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的调查问卷吸引了211万网民参与投票,半数以上网友对现行假日安排表示不满意。大多数网友赞同自行调整休假时间,但是也有网友担心,在现有国家规定的七天假期放假模式下,有些单位尚不能完全遵守,一旦放开自行调休的口子,会导致大家的假期减少。[详细]
网友吐槽放假“太折腾”,生物钟错乱
几年来凌乱的调借周末休大小“长假”的方式,在方便人们出游的同时,也让上班族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出适合自己的休假方式,比如 “中秋请3天休8天”、“国庆请2天休10天”的请假方案,还有人将中秋与国庆连起来,“请11天可以休24天”。由于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挨得太近,引得网友们纷纷吐槽上班、休假模式频繁切换,导致生物钟错乱。有网友感慨,如此放假“太凌乱”、“太折腾”,“为了放国庆7天假,还要砍掉前后两个星期的双休变单休。”[详细]
“挪假”“拼假”一刀切,“逢节必堵”屡陷怪圈
黄金周制度实施十余年来,曾带来万众欣喜,也带来了景区超载、交通拥堵、旅游质量下降等系列问题。全国人民大出游,黄金周陷入“逢节必堵”的怪圈。不是堵在路上,就是堵在景区。一个黄金周,亿万人民“花钱买罪受”。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说,热门景区在节假日屡屡爆棚,其实是在节假日集中爆发的游客需求与给定时间内有限的热门景区承载能力之间的供需不平衡,这种时段性不平衡将长期存在。[详细]
三套假期方案引吐槽,最大心愿还是多放几天假
全国假日办这次面向全国公开征求意见的三套方案和往年一样,总假天数都是11天,这让渴望从根本上增加假日天数的网友大失所望。三套方案都将春节假期由3天调借成7天,保持原样,这让那些希望春节多放些假的人心有不甘。放假问题的纠结确实是民意的一种体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