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2013年11月1日

■发论文靠钱“堆”成潜规则 代写论文屡禁不止

    论文买卖形成完整产业链,09年规模即已达10亿
   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披露,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规模达10亿元。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论文买卖的泛滥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论文掮客。在论文买卖过程中,论文掮客是联系买家、写手和论文买卖公司的桥梁。[详细]
    客服一周销售近5万元 
   在武汉一家代发论文公司的业务量统计栏里,清晰地列出每名客服的业务量。每年9月或者12月,评职称前后,该公司的业务量都会激增。仅仅在一周内,一位童姓客服的业务量就有15单,销售额高达47150元。这么多的业务量能拿多少工资呢?一名自称毕业于武汉某高校的男性客服介绍,公司招聘的时候声称月收入可以达到三四千元以上,但目前他每月拿到手的仅有2000元。[详细]
    一家卖论文网店寄生350家学术期刊
    一家论文网店2011年的业务量统计册信息显示,该公司的客户遍布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10多个省市,发表的期刊包括《财经界》、《大众文艺》、《海外英语》、《编辑之友》、《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等近350家学术期刊。《剑南文学》、《商》、《金田》等几十本期刊杂志公开征稿,只要交钱,就可以代写代发。[详细]

    论文买卖形成完整产业链,09年规模即已达10亿


   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披露,我国买卖论文2009年规模达10亿元。用反剽窃软件查询,2007年的样本数据中,72%的文章是全文抄袭,24%的论文为部分抄袭,只有4%的文章不存在抄袭。论文买卖的泛滥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论文掮客。在论文买卖过程中,论文掮客是联系买家、写手和论文买卖公司的桥梁。[详细]

    客服一周销售近5万元

   在武汉一家代发论文公司的业务量统计栏里,清晰地列出每名客服的业务量。每年9月或者12月,评职称前后,该公司的业务量都会激增。仅仅在一周内,一位童姓客服的业务量就有15单,销售额高达47150元。这么多的业务量能拿多少工资呢?一名自称毕业于武汉某高校的男性客服介绍,公司招聘的时候声称月收入可以达到三四千元以上,但目前他每月拿到手的仅有2000元。[详细]

    一家卖论文网店寄生350家学术期刊

    一家论文网店2011年的业务量统计册信息显示,该公司的客户遍布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10多个省市,发表的期刊包括《财经界》、《大众文艺》、《海外英语》、《编辑之友》、《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等近350家学术期刊。《剑南文学》、《商》、《金田》等几十本期刊杂志公开征稿,只要交钱,就可以代写代发。[详细]

■教育部办法:学位论文作假取消申请学位资格


   2013年01月01日起实施的《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规定,《办法》规定,学位申请人出现学位论文购买、代写、剽窃或伪造数据等行为,未获得学位的,取消学位申请资格。已获得学位的,撤销其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如果学位申请人是在读学生,还可开除学籍。如是在职人员,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应当通报其所在单位。

    《办法》还指出,为他人代写、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者,属在读学生的,可开除学籍;属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师,可开除或解聘。造假者导师、院系等未尽到相应职责的,也可能被追责。

   ■5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

   (1)购买、出售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买卖的;

    (2)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

   (3)剽窃他人作品和学术成果的;

   (4)伪造数据的;

   (5)有其他严重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

■相关策划

编读往来

人民网要闻部出品
本期责编:杨彩娟(实习)
邮箱:shidian#people.cn (发信时请将#改为@)

扫描“人民视点”栏目二维码

点击查看往期“人民视点

论文年产34万撑不起科研强国

分享到:

近10年来,尽管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科研论文的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论文量化导致严重的学术行政化和功利化,从论文大国,走向科研强国,任重而道远。

年产34万篇,真正好论文凤毛麟角

目前我国科技人员发表论文的增长速度迅猛,论文总量大大提升。然而,总体论文质量不高及创新不足仍然是困扰中国科研发展的首要问题。

论文增速世界第一,每天近千篇论文问世

有人专门做过统计,近10年来,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社会管理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超过日本和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学和技术研究论文世界第二大产出国家。2007年我国就已在国际索引的工程类论文数量上取代美国,跃居全球第一。我国一年产生论文34万,除以365天,意味着每天都有近千篇的论文问世。[详细]

国内优秀论文首发率很低,优秀论文仍然是“SCI导向”

“我发论文都是把最好的投在国外期刊上,剩下不好的或是被退稿的,才投在国内期刊上。”北京某重点大学青年教师杨峰说,这在学术圈是公认的投稿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在SCI期刊发文代表你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国际认可,对评职称、学校排名都有好处,有的地方高校甚至会重奖。”[详细]

“论文大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十三年9次空缺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是该奖项十三年来的第9次空缺。一边是科技论文世界第二的“论文大国”,一边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9次空缺,简单要求论文发表的期刊和数量,折腾掉大笔科研经费,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并无多大裨益。[详细]

34万的“生产力”从何而来?

一味追求论文数量,像大炼钢铁那样搞科研、进行“论文运动”,产出数量巨大而质量低下的论文,浪费国家的科研经费和资源,论文发表的“商业化”成为了中国论文低质量的最好注脚。职称评定、人员晋升、学生毕业,无不与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挂钩。水平高低、质量好坏、人才优劣,均以数量度之,甚至催生出“期刊拜物教”的思想。

论文为职称服务,大学讲师因无论文被“转岗”

如今的论文丧失了学者交流的意义,成为评职称、加分的筹码。近日,在湖南大学当了11年教师的杨飞发微博称,因没有发表论文,他被学校转到图书馆工作,引发网络热议。湖南大学人事部门表示,杨飞在科研业绩方面有“硬伤”,转岗属正常人事调整。[详细]

全民皆为职称累,论文成为明码标价、公开买卖的商品

目前的职称评聘,不仅研究性极强的工作需要论文,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临床医生等,也必须有论文才能参加评聘。这是导致大量低质甚至抄袭论文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张帆,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医院的护士长,今年因为评职称,同样需要刊发论文。但联系后得知,一家名为《健康必读》的杂志,代写代发是1000元。同样是医疗类杂志的《医学与法学》,代写代发价是800元。中间人还表示,论文是国家级刊物,可以上网,保证发布的论文能评职称。[详细]

学位与发表论文数量挂钩,10余博士因未发论文被卡学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财经大学率先实行硕士学位与发表学术论文“挂钩”,我国不少科研单位和高校相继效仿,要求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多年来,关于“取消研究生必须发文章才能毕业”规定的呼声一直很高。全国各大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放宽了发表论文的要求,然而,南开大学长江学者李卫东所带的10多名博士生因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毕业时无法获得学位。[详细]

疯狂的“学术GDP”到底“有啥用”?

论文量化导致严重的学术行政化和功利化

在我国科技界,流传着“没有弄不上去的指标”的说法。各种考核、奖励措施之下,大家把心思都用到弄论文上,比如,提高论文引用率,发动同事们互引,并采取“社交手段”希望国际友人帮忙引;提高单位的论文发表量,可以搞兼职和柔性引进,所谓引进海外学者,在不少机构变为只是要求其在论文上署上本单位的名字,“成果搬砖头”、“一鸡几吃”。论文数量和期刊档次都上去了,但科研的真实质量却令人忧虑,学术风气也会出现严重问题。[详细]

按我国的评价标准诺奖获得者连年度考核也过不了

有研究者对过去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论文进行研究发现,41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77篇与获奖成果有关的论文中,只有9篇登上《自然》和《科学》,仅占论文总数的11.69%;还有一位诺奖获得者的论文,只是在一次规模很小的会议上“发表”。[详细]

追求“学术GDP”造成了畸形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与国际接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目标的情况下,“博士学位挂钩论文”明显是一道逆流。欧美一些研究做得很好的博士,因为他们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所以即使没有公开发表,被引用的次数照样很多。我国的大学盲目地为了追求“学术GDP”和所谓的“影响因子”,以学位胁迫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这既违逆学术研究的自身规律,也造成了一种畸形的人才培养模式。[详细]

“学位条例”没有规定不发表论文不能毕业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学位条例”还是教育部有关规定,都没有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具体规定;国务院学位办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要求。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尽管各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爆炸式增长,但是很多都是论文垃圾。[详细]

打破“论文崇拜”,改革评价机制

在呼吁改变学术和科研领域的不正之风,呼吁学者摒弃浮躁、回归科研本原的同时,也要大力呼吁学术评价导向的正确,从只问“有没有”,一切看论文和基金的数量,转为问问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通过科学的评价导向,让那些有量无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失去生存的环境和土壤。

改变学术科研领域不正之风,回归科研本原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说,科研应该遵循“科学与问题”导向,做科研项目之前,撰写论文之前,作者应首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能解决问题,而不能为了所谓的“基金”、“奖项”去做科研、搞项目。基金与奖项只是枝蔓,“科学与问题”方为主干。[详细]

不拼论文数,淡化高级职称聘任“硬杠杠”

复旦大学在试点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在全校推广代表作评审制度。淡化以往职务评聘的“硬杠杠”,只要教师拿得出够分量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专家严格评审,即便没有在权威、核心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也能获得参加高级职务竞聘的资格。试点两年来,已有10多位青年教师通过这一制度破格获得高级职称。[详细]

写论文要有精致的创新

诚然,国内当前搞学术做研究将SCI和SSCI论文当成一种时尚。然而,有思想写不来规范性论文是粗糙的出挑,没有创新去写SCI论文是精致的平庸。做学问要能够写出有高引用率的规范性论文,努力走向精致的创新。[详细]

“论文崇拜”撑不起世界科技强国,论文发表的“商业化”成为了中国论文低质量的注脚。从论文大国,走向科研强国,需要打破“论文崇拜”,回归科研论文原本的意义。

网友留言 >> >>已有 84 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 [网友] 发表评论:

    取消或减少论文与职称的关系

  • [网友] 发表评论:

    教育界的职称很不合理,论文基本都是买的,一般花伍百元能发表一篇论文。有的发表者自己的论文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而把精力用在教学上的不搞假反而评不了,很多高级的不如初级的,而工资确高出工作三四十年的七八百元,特别是现在的岗位工资很不合理,都是干同样的工作,但工资差距确很大。

  • [来我这] 发表评论:

    我校的高级教师在看大门,管寝室。初级、中级教师要教课,买论文、买文凭、买一切评职称的硬杠杠。拼命吧,评上高级就可以休息了。好怪的教育现象,多劳多得何时才能真正体现啊。

  • [网友] 发表评论: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丰收润泽] 发表评论:

    论文不存在崇拜,论文是科研成果的一种展示,而学术期刊是一种传播平台。之所以论文商业化是因为1、职称评定需要发论文,2、期刊事业化的体制下缺少对市场经济的改革,越是好的学术期刊来稿量越大,而越是差的期刊越没有来稿,这种二极分化使得没有市场的科技期刊为了生存,转而把大量的业务外包,以寻求期刊的发展,然而这种看似合理的合作,短时间内就将期刊命运所断送,大量的垃圾论文的产生,最终使这类期刊没有了市场,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并不了解期刊出版的规则,就像科技期刊的编辑不懂的如何使用互联网的平台去推广学术期刊一样,这种期刊和作者的不对接,使的一部分了解期刊出版流程又懂得使用互联网和作者的人有了可曾之机,盗用期刊名称,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发布虚假的信息,或者利用非正当的手段获取作者信息后,邮发征稿函件,邮发录用通知,通过邮局的密码汇款,进行诈骗,这类案件从07年开始,陆续有相应的报道,而时至今日,同样的事件还在发生,究其原因,除了期刊本身缺少推广和宣传之外,我觉的监管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没有科技期刊统一的宣传平台,2、出现了这么多类似的个案,没有一个媒休,多角度的去进行剖析,我想期刊从采编、编辑、出版、发行、查阅,这些环节一个个的去抓,不可能还有论文做假,也不可能有商业化的论文,更不可能以论文为手段进行行骗。

  • [网友] 发表评论:

    全民皆为职称累,论文成为明码标价、公开买卖的商品A级刊物要价上万元。论文,外语,计算机一年的产业链千亿元。现在社会上虚的东西太多。

  • [网友] 发表评论:

    科研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道路!

  • [三山闲人] 发表评论:

    “当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时候,一切都将成为商品。”论文发表的“商业化”必将成为中国的一种趋势。因为他是和许多制度和规定相伴而生的,如不抛弃或者改变那些不合理的、不符合实际的、高高在上的制度和规定,论文发表的“商业化”必然不会终止。

  • [网友] 发表评论:

    我们这中教一级都要万把块

  • [网友] 发表评论:

    我是一名医师,评高级时花了几千元买了两篇论文,但运气不好,还是没通过评审,现在我是不想评了,当个医师,只要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就行了,所谓的专家教授都是浮云,关键还是病人的认可! 取消这种形式吧,浪费了太多的纸张,破坏了环境,?I了一批无用的枪手!

往期回顾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