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示意图
生死时速:男婴奇迹生还 5月25日,一名婴儿被困在浦江县一楼房厕所下水管道中。17时30分左右,一场生死救援在县人民医院展开,消防官兵不停地用钢锯一点点的锯,用钳子一点点的掰。18时20分,被困婴儿成功从管道中摆脱。救出后,医院立即为这个小生命开通绿色通道。孩子没有名字,因为保温箱标号是59号,护士们都叫他“59号小毛头”。[详细]
男婴生母:意外怀孕 厕所产子 男婴生母已经锁定,就是向房东和警方报警的租客。女孩子今年22岁,是浦江当地人,高中毕业。去年年底,她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当地一位男青年,很快两个人就发生关系。直到今年年初,她才发现自己怀孕了,可对方并不承认孩子是他的。
25日当天下午,她突然感觉肚子痛,想上厕所大便,结果蹲下没多久,孩子就生出来了,直接滑到了下水道里,也试图用手去抓,最终也没有办法把孩子弄出来。在消防官兵等救出了孩子后,担心自己养不了孩子,她选择了沉默。[详细]
最新进展:已被家属领走 定性为“意外事故” “59号小毛头”被双方家属领走了,双方长辈都“表示会抚养的”。但是,男婴的生父还涉及一个鉴定的问题。据浦江县浦南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走访调查和分析评估,此次定性为“意外事故”。
2008年,南京。 一名34岁高龄产妇在下关路边突然临盆,接到报警的民警和热心群众一起在现场围成了人墙,产妇顺利产下男婴。产妇在被送往病房后,却于凌晨悄悄离开医院。[详细]
2011年,常州。一名19岁女子在医院急诊室旁厕所内产下一名女婴塞入纸篓。“阿姨,不要告诉别人。”见负责打扫卫生的阿姨要去喊医生,女子一把拉住她,低声请求。[详细]
2013年,北京。一年轻女子在三轮车上产下孩子,悄然离去。寒风里,婴儿躺在铁板上挨了至少40分钟冻。其间众人围观,还是有好心人送婴孩就医,最终没能留住这条生命。[详细]
2013年,北京。16岁的少女美美一日晚上肚子疼痛在厕所内懵懵懂懂生下一子,怕被别人说闲话将孩子丢弃在垃圾桶内,第二日被清洁工人发现将孩子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详细]
有网民说,“每个小生命,都是上天赐予的礼物。既然选择生,就应该善待之、爱惜之。”而类似的“弃婴”事件,却不时在全国各地上演……
弃婴来自哪里?主要有三大因素:
第一,婴儿有生理缺陷。强制婚检取消后,婚检在各地普遍遇冷,“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第一道关口出现松懈,新生儿先天畸形人数呈增加趋势。
第二,“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作祟。而现行计生政策只允许生一个,两者之间的矛盾难以处理,有的人“见男就留,见女就弃”。
第三,性教育薄弱和缺失。性开放的潮流中性教育的薄弱和缺席,青少年正成为非婚生育乃至弃婴问题的高发群体。
弃婴不仅是道德伦理问题,而且触犯法律
我国刑法第261条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绝大多数弃婴面临的现实出路就是被个人或者慈善机构收养。我国《收养法》于1992年正式出台,在很多事实收养关系中,被收养人的身份始终得不到承认。他们不能报户口,无法办理身份证,甚至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和继承遗产,成为了“黑户”。2009年,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第135号文,明令禁止民间收养行为,并于当年4月1日实施。[详细]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李友权博士认为,虽然我国尚未在孤残遗弃儿童收养方面向社会敞开大门,但是民间收养行为事实存在,相关执法部门对民间收养行为采取默许态度。政府应给民间儿童慈善团体一个合法身份,并给予和官办机构待遇等同财政扶持,如此才能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社会化进程。
多位专家指出,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收养法很难完全覆盖民间自发收养弃婴孤儿的权利和义务范围。收养法最后一次修订是在1998年,15年后社会经济和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相关法律法规能否与时俱进,已经成为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重要“关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