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地图按照聘礼的“贵重”程度,将全国各个省市区分为5个区域百万元区、50万元区、10万元区、万元区以及0元区。其中,上海以“10万+1套房”的“百万配置”高居榜首;内蒙古的聘礼很特别,要现金加上9的倍数的牲畜;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重庆,处于0元区。不过,这份地图可信度受到了不少网友的质疑。[详细]
【策划者称听通过电话微信等调查上万人】据报道,全国聘礼状况调查策划者称,从今年4月初就开始采集样本,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微博私信等方式共调查了全国各地上万人。地图一出,很多人都对重庆处于0元区提出质疑,调查策划者解释,“对于重庆零聘礼的数据是基于2000多位调查者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重庆年轻人在结婚时确实很少有聘礼”。
【策划者称初衷是提倡“零聘礼、轻松爱”】对于调查聘礼状况的初衷,调查策划者说,身边有很多年轻人恋爱多年,最终却因聘礼问题分道扬镳,做这个地图是希望大家能认识到“爱情是宝贵的,不能被金钱击倒”,“做这个调查不是强调聘礼有多重要,我们提倡的是‘零聘礼、轻松爱’,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其实聘礼很大程度上是父母之间的压力和攀比”。[详细]
细究起来,这张“聘礼地图”数据未必缜密,但无可否认,它指向的“聘礼负荷”,确实已成许多人难以承受之重。网民一片“娶不起”的吐槽,也正缘于它引发社会共鸣。
●有人为了聘礼分手
重庆男孩小刘爱上了辽宁女孩小丽,到了婚嫁年龄,小丽父母提出要10万的聘礼,然而小刘刚工作不久,也羞于向家里开口,拿不出这10万块,这眼看着日子越来越近了,在双方父母的压力之下,两个人最终选择分手。
●有人放弃聘礼结婚
山西女孩小玲和重庆男孩小李恋爱两年,双方为了结婚日子都算好了。女方父母提出要10万聘礼,而小李父母却只能拿出6万块,差点被小玲父母赶出来。小玲因为聘礼的事情和父母大吵一架,坚持站在小李一边,最后小玲父母拗不过他俩,不得不同意他们结婚。
●有人借钱凑聘礼结婚
河南信阳的朱先生恋爱两年,2009年初打算结婚,妻子娘家人索要聘礼8万元,否则坚决“不嫁女”。“在外打工四五年,一共就攒了4万元,当时差点因为这个谈崩了。”朱先生说,后来找亲戚借钱才凑够聘礼,直到去年,朱先生才把欠亲戚的钱还清。[详细]
其实,聘礼本身无罪。结婚需聘礼自古有之,它被沿袭至今与其价值内涵不无关系:它契合了中国人“尚礼”的民俗心理,也是对婚姻认可的仪式化表达。从传统认知的层面讲,嫁女是剜“心头肉”,聘礼相当于某种情感上的代偿。遗憾的是,在而今,聘礼的工具化属性在延伸,它已逐渐剥落了“礼交”意味,演变为择婿的硬性门槛,或者说是婚姻殿堂的入门券。
丈母娘眼中的女婿标准
造成聘礼较高的原因有多种,有人为了攀比爱面子,认为别人家收了多少聘礼,我家也绝不能少,否则就抬不起头来;也有是为了生活,认为自己辛苦养育半生的女儿嫁到别人家后,担心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了保障,在金钱上寻求一丝满足和安慰,此点在农村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尤为明显;还有人想借此来看看对方家庭的势力,为孩子谋得一个“好人家”。[详细]
聘礼掺杂了太多“功利意图”。太多人在“面包”与“爱情”的抉择中陷入彷徨,在感情交往时,戴上了面具,结果感情也变成易碎品。前不久,媒体曝,某些城市的公园已成为以50后、60后父母为主体的“交易市场”,其商品就是子女。他们为子女筛选的“结婚候选人”,都是同个阶层、经济条件下的,形成固化的“通婚圈”。当“阶层内婚”蔚然成风,当“门当户对”成择婿标准,感情的纯真将被榨干。[详细]
“聘礼”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宴个性张扬。”中国式结婚成本上涨,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男人们没必要“压力山大”,女人也没必要“不甘心”,应该调整好心态、不盲目攀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确定结婚成本。正如网友所言,“有多大的头就戴多大的帽子”,结婚开销要量力而行,毕竟结的是人,不是钱,婚礼的支出与婚姻的幸福没有多大关系。网民“陈泰然Tony”说:“真相爱,一分不花也不少;要面子讲排场,一百万也不多”。[详细]
在婚恋泛物质化的年代,钱、房、车,似乎总跟婚姻捆绑在一块。然而婚姻的质地,本该是纯朴、真诚的,以爱情为基石。若婚姻的前提是物质资源的交换,那市侩化的动机必然会冲淡感情的纯度。聘礼不能奠定幸福婚姻的基础,同心同德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