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米危机”敲响警钟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集中多发期
“镉大米”事件让公众担忧,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遭污染农田?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中美环境法合作项目副主任林燕梅说,目前公开信息中较权威的是中国政府2006年启动全国土壤污染普查时的介绍,当时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
管中窥豹,仅以镉大米这样的重金属污染为例,国土部门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中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
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
作为国土资源大调查重要成果及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也已发现局部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如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异常。城市及其周边普遍存在汞铅异常,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湖泊有害元素富集,土壤酸化严重。研究证实,镉、汞等重金属元素与人类污染存在密切关系。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明显富集并与人口密集区、工矿业区存在密切相关性。与1994~1995年采样相比,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面积显著扩大并向东部人口密集区扩散。[详细]
国土资源部:我国正绘制土壤重金属“人类污染图”
据悉,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含78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网:以1:20万图幅为基准网格单元,每一个网格都布设采样点位,每个点位各采集一个深层土壤样品和一个表层土壤样品。深层样品来自1米以下,代表未受人类污染的自然界地球化学背景;表层样品来自地表25厘米以浅,是自然地质背景与人类活动污染的叠加。用表层含量减去深层含量,即得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详细]
“土壤医生”为土地“号脉问诊”
【焦点一:】具体详情为何“讳莫如深”?
绘制“重金属污染地图”的消息公布,立即引起网友热议。其中,“长江中下游某些区域”指的是哪些区域?报道称“部分城市明显存在放射性异常”,“部分城市”是哪些城市?从报道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详情,与今年北京律师董正伟申请公开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数据”类似,又是一项被相关部门和机构“讳莫如深”的环保信息。
【焦点二:】土壤重金属数据为何从未披露?
早在1994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等就已对全国土壤51种化学元素进行监测;2008年起建立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对含78种元素的土壤的81个指标进行探测。然而19年来,相关检测数据、报告从未向公众公布过。2013年6月4日,环保部发布《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已完成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但未披露土壤污染的相关数据。为什么水、大气污染的数据可以公开,而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土壤污染数据却“千呼万唤不出来”?[详细]
土壤重金属污染向东部扩散
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土地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农产品质量告急,已是不争的事实;局部地区近五成大米、米制品镉超标,更是让人们直接遭受土壤污染之“痛”。人们急于知道,土壤污染究竟已经到怎样的状况。惊人数据背后,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土地在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土壤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与空气污染、水污染不同,土壤污染既看不出也闻不着,单凭人的观察根本无法识别。权威信息缺失,已经导致人们的普遍焦虑;污染“家底不清”,更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详细]
绘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图"系治理的第一步
我国正建立涵盖81个化学指标的地球化学基准网,通过对采样点的深层土壤样品和表层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就可以绘制出重金属元素“人类污染图”。掌握污染的具体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这张“污染地图”肯定会给土壤的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比较充分详实的数据。而与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发展方式相比,如何用最环保、最安全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是更关键的问题。牺牲环境搞经济的思路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非不可兼得,要真正做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不仅需要观念的转变,而且还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详细]
重金属污染还要有块法律拼图
基于严峻的土壤污染现状,国家层面必须以此为契机,将土地污染治理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国家层面协调各类政策资源、人财物资源,通过快速有力度的立法和务实行动,让土地污染量化为地方官员考核的必要指标,成为地方调整产业结构的参数,成为民生幸福指数的变量,彰显让公众避免更多毒大米、毒小麦之类侵害的国家责任。以更大的决心向公众传递信心,制定治理路线图,明确治理措施,尤其是要加快土壤环境保护法立法步伐,使土壤污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保障国家意志不被打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