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发表的重要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中西比较的视野中,全面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与发展格局等,有助于进一步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制度优势及其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世界意义。
顺应人民心声和时代潮流的发展理念 发展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权利和必然选择,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过去一个时期,一些“全球南方”国家曾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
中国探索全球发展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各国都在探寻契合自身的前行道路。西方发展模式曾一度引领潮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特别是其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难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指引。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根本性地改变了自己,还通过发展自己改变世界,改写了世界现代化范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型商场里看转型(评论员观察) 把人作为商业服务的重心与中心,以特色招揽人,以增值吸引人,以质量留住人,才能以“人气聚起来”带动“商机旺起来” 不足之中蕴新机、空白地带有蓝海,只要保持创新姿态、拼搏状态,商场和商贸零售业就会加速破局、焕发新生 商场那么多,假期去哪家? 家里小朋友说,“去‘大峡谷’”。这是她对北京一个商场的称呼。“去干啥?”“看‘龙’。
行囊改变 温情不变(金台随笔) 近日,两张火车站的图片,引起笔者深深共鸣。 一张拍摄于2011年1月25日,在太原火车站,来自安徽的小女孩钟媛媛手里拖着行李箱,走在她身后的父母双手拎着几个大桶,还有几个装得鼓鼓囊囊的大袋子。 另一张,拍摄于2025年1月18日,在太原南站,即将踏上回家路的旅客,背着一个双肩包、单手拉着一个行李箱,步履轻快。
提升“老幼共托”适配度(微观) 推动“老幼共托”,不是将养老和托育两种功能简单相加,而是要通过精细化设计和创新,推动两种服务有机相融 照护好“一老一小”,是许多家庭的重要关切,也是一个社会难题。 近两年,不少城市试点“老幼共托”模式,一站式解决居民养老、托育问题。不久前,重庆市首家嵌入养老服务的在办幼儿园启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