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子”怎么造(中国道路中国梦) 房子,是遮风挡雨的住所,是“家”的象征。正所谓“安居乐业”,若砖瓦柱梁能构建起“好房子”,温馨感充盈其间,幸福感自兹而生,这样必能托举理想、激励奋斗。“好房子”什么样、怎么造?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首发”如何变“长发”(现场评论) 走进上海南京东路的百联ZX创趣场,仿佛穿越“次元壁”,瞬间被拉入全新时空。动漫商店前购物者排长龙,年轻人在不同IP场景前拍照,大屏共创等活动吸引众多观众…… 如今的热闹,源自“老字号”商场的深度转型。因传统百货业态式微,原来的商厦迈出“爆改”之路,通过吸引首店入驻、专业运营等方式,打造出全国首座聚焦次元文化的商业体。
于两种感受间读懂中国信心(评论员观察) 中国之所以被各国嘉宾“看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融入全球发展,也竭尽所能推动解决共同难题和挑战 前不久,第十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辗转于各会场,笔者捕捉到嘉宾发言背后交织的两种感受。 一种是忧虑与不安。
让地方立法成为发展“推进器”(人民时评) 在浙江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绵延39公里、覆盖400多平方公里,如同一把“创新之钥”。这里已累计诞生企业超14万家。 打通这样一条大走廊并不容易,怎么避免资源碎片化,让科技创新政策打破行政壁垒、全面落地实施?《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从地方立法层面打破行政区划等条条框框,聚焦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以法治为改革创新保驾护航。
人民热评:垃圾堆中找手表引争议,公共服务困境怎么破? 据报道,深圳卢女士带孩子到山西大同旅游,孩子不慎丢失儿童手表。为此,两名环卫工人不惧脏乱,徒手在垃圾堆中逐一翻找,经过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最终从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找到手表。 本是一则暖闻,却在舆论场中引发巨大反响。
人民财评:中国经济何以一往无前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披露了一组数据,我国经济总量今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十四五”期间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这五年取得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再次令国人振奋、让世人惊叹。 五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这是什么概念?从数字上看,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也就是排名前3经济大省2024年的总量,超过长三角地区的总量,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
汇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观沧海)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北平的夜空,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回望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全体中华儿女“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勇御外侮,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气吞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