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勿做“差不多先生”(思想纵横) “差不多先生”可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形象。这位“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主人公,记账时“千”字和“十”字不分、搭火车误点,最终因“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的糊涂认知,延误救治丢了性命。这一辛辣讽刺的文学形象,也给予我们作风建设上的警醒。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萌发孕育和价值启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等,把我们党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和发展道路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书写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
美德受奖赏,社风更向上(金台随笔) 最是美景游目骋怀,最是美德沁人心脾。尤为令人感怀的,是人性之美、道德之美。 曾经,面对危急情形,“扶不扶”“躲不躲”的抉择拷问世道人心。
现象级IP是如何炼成的(纵横) 近期的一场展出与一项赛事,很有可能在你的朋友圈出现过——“开放的六月”和“苏超”。 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2025年毕业生作品展”不久前落幕。开幕以来,展览热度持续攀升,校方将闭展日延后,但每天3万人的预约名额还是“秒空”,不少外地观众甚至打“飞的”来观展。
如何看待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新知) 【现象】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比如,让它推荐书,给出的却是一堆压根不存在的书名;人物身份张冠李戴,还能给出一些并不准确的链接……这些现象都可以归为AI幻觉。 【点评】 所谓AI幻觉,可以通俗地理解为AI也会像人产生心理幻觉一样,遇到不熟悉或超出“知识储备”的问题时,编造一些并不存在的细节,生成与事实相悖的答案。
过度包装治理的“破”与“立”(人民时评) 拆包装像“闯关游戏”,纸箱里面是泡沫盒,泡沫盒里有礼盒,礼盒里面是铁盒,铁盒里面还有拉菲草和塑料袋……商品包装追求“高端”“奢华”,看似精美,实则无用,令消费者备受困扰。 前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等7家协会联合发出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确保商品包装合规合理。有数据显示,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40%。
从高考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评论员观察)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才能赢得未来。这是国家战略所向,也是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不可撼动的信念和共识 近段时间,高考密集“放榜”。考生查分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广为传播,付出终有回报的故事频上热搜,勾起了笔者10多年前高考查分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