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用好真实的力量

王 甫
2025年04月18日06:1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轧制线材速度可达110米每秒,如何快速检测缺陷?在上海宝钢,专业团队设计成像系统,连表面氧化铁皮一点点脱落的样子都能清晰捕捉。

  炼钢产生的尾气如何处理?在河北唐山,一家企业采用自主开发的气体连续生物发酵技术,以钢厂尾气为原料,经气体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等工艺流程,生产无水乙醇和新型饲料蛋白。

  作为钢铁大国,中国是如何推动相关技术革新、促进节能降碳的?不久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科学纪录片《向新出发》中,两则关于钢铁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以真实故事为题材的艺术,纪录片是了解一个行业、一种文化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渠道之一。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纪录片的创作必须尊重事实,不能虚构。如何吸引更多受众?别无他途,只能最大限度挖掘真实故事的魅力。

  真实的力量,需要用好的形式来表达。比如,找好样本、选好案例,以典型案例来增强说服力;设置好悬念与冲突,以好的叙事节奏提升吸引力;展现历史景深,以人物的命运变化来深化共鸣;等等。不断提升叙事技巧、创新话语表达,才能在真实的基础上让作品贴近心灵。

  《向新出发》中,某型号大型救援无人机从最初构想到检测下线,从验证飞行挑战极限到顶风冒雨前往灾区,经历挫折最终成功,曲折而动人。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抢救性采访亲历者,抽丝剥茧还原尘封历史,真切而厚重。事实证明,通过影像展现真实,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纪录片的真实表达插上了新的翅膀。通过高速摄影捕捉火箭发动机点火的瞬间,使用延时摄影展现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建造时的壮观场景,利用微距摄影和电镜摄影呈现生物转化过程……如今的纪录片,能展现的真实场景远不止这些。真实为基、技术助力,不仅能清晰捕捉具体细节,还能还原古人生活日常,营造出跨越时空的烟火气,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在国际传播中,纪录片是“文化折扣”相对较小的文艺形式。从自然地理到历史人文,从经济发展到社会变迁,近年来,中国的纪录片正以诗意与科学并重的方式带给世人惊喜,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纪录片是对时代的记录,也是给未来的礼物。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和无比丰厚的土壤。立足真实情况,展现真实面貌,注入真实情感,与时代同行的纪录片,定能更好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更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8日 09 版)

(责编:白宇、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