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更多黑土地冒油花(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忙里偷闲,我喜欢坐在田垄上,望着东北黑油油的土地出神。人人都说黑土肥沃,但扎根于此的科研人员才知道其中隐痛不少。比如,三江平原上的部分地块,拨开黑土可见发灰发硬的白浆土层,通透性差、硬度高,作物根系难以下扎,地块产量低而不稳、易旱易涝,亟待进行改良。
城市“升级”的启示(评论员观察) 在有限的空间和资源中创造更多附加值,以优越的制度环境和文化土壤为发展插上羽翼,凭精细的治理能力提高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住房城乡建设部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广东东莞的城区总人口突破1000万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继广州、深圳后第三座达到超大城市规模的城市。既不是省会城市,也不是经济特区,东莞缘何能跻身超大城市行列?从长周期解剖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找到共性规律。城市的“扩容”,往往是产业集聚而后吸引人口涌入的结果。
让算力早日像水和电一样即取即用(新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转型,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并专门对增强算力赋能成效作出部署。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人民论坛) “人民城市为人民。”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牵挂。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市闵行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考察。
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在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律依据,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最高法律规范”,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动宪法实施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宪法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加强对宪法工作的全面领导,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实践,推动我国宪法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守护传承好绿色“国宝”(人民时评) 让古树名木真正成为有记忆的地标、可触摸的历史,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从“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春意盎然,到“晴川历历汉阳树”的壮阔悠远,从《诗经》里“其叶牂牂”的东门之杨,到《项脊轩志》里“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树木寄托的是人与人、人与故乡、人与自然的情与意,是中国历史传承至今的朴素生态观和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做细做好基本养老服务(纵横) 不久前,广东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广东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其主要内容和特色亮点引发关注。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近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
新华评论|海外网评论|观点中国|中经评论|光明时评|中青时评|台湾网评|求是网评|千龙评论|东方评论|环球评论红辣椒评论
大河网评|敢当评论|华声评论|渤海潮评论|慷慨歌时评|东北网评|东湖评论|浙江潮评论|两江评论|南方时评|南海时评|大江时评长江时评|齐鲁时评|阿凡提评论|每日电讯|金虎时评|西岸评论|湘江评论|深圳评论
中工网评|太阳鸟时评|羊犄角评论
深圳评论|新浪评论|搜狐评论|腾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