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加強醫療資源建設,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居安思危,有備無患。11月1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公布進一步優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從制定分級分類診療方案、不同臨床嚴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標准、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疫情和醫務人員感染處置方案,到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備,增加救治資源……這是提升本土聚集性疫情應急處置能力的必要之舉,也是早日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的應有之義。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全國范圍調集最優秀的醫生、最先進的設備、最急需的資源,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治救治,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醫療資源和物資供應從緊缺向動態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實踐充分証明,雄厚的物質基礎、完整的產業體系、儲備豐富的醫療資源,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堅強支撐。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范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與此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總量仍然不足,每千人口的醫療床位6.7張,每10萬人口的重症醫療床位不到4張。疫情一旦肆虐蔓延,就可能出現大面積感染后的重症患者增加,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影響救治成功率。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能打無把握之仗。實現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就必須做好與城市規模相匹配的醫療救治能力的儲備。加強醫療資源建設,做到更好、更快、更高效地提供醫療服務,提升對重大疫情的早期預警能力、風險研判能力、流行病學調查能力、臨床醫療救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能力,才能實現盡可能少的人感染,盡可能少的人發展成重症、危重症,減少在偶然的合並基礎疾病且在高齡情況下出現死亡等極端情況,也才能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也要看到,加強醫療資源建設的目的,不是為了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事實上,加強能力建設、資源建設、物資儲備,既是疫情防控過程中醫療救治的需要,也是我國高質量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的需要。從人力到床位,從藥物到疫苗……加強各種資源儲備是一個綜合性的防控安排,目的就是統籌好疫情防控和日常醫療服務保障之間的關系,建立適應公共衛生安全形勢的強大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這不是一時一地的應急舉措,而是管長遠、利長久的治本之策。
與疫情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是實力的較量,是資源的比拼。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堅持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和水平,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我們就一定能扎牢扎緊疫情防控防線,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目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