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數字化支撐
電助力自行車、眼動輸入儀、智能頭盔等人機交互應用亮相“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吸引眾多目光﹔數字技術論壇、“疫情下的數字社會”論壇等多場論壇討論熱烈,凝聚智慧和共識﹔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2》,立體全面呈現過去一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新探索、新實踐、新成就……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數字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新變化,昭示著互聯網更好造福人類社會的美好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准確把握時代大勢,緊緊抓住信息化、數字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從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基礎設施到數字社會服務更加普惠便捷,從數字經濟發展規模全球領先到數字政府治理服務效能顯著增強,我國主動順應信息革命時代浪潮,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數字新動能推動新發展,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描畫出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圖景。
發展實體經濟,推進新型工業化,離不開數字技術支撐。當下,從無人駕駛到遠程醫療,從智慧工廠到智慧港口,我國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積極進展。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2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5.5萬億元,不僅電子商務交易額、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居全球第一,而且工業互聯網應用已覆蓋45個國民經濟大類,農業數字化水平加快提升,人工智能、元宇宙、數據與算法等互聯網新產品新業態競相涌現。數字化、信息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成為經濟增長動能的重要源泉和產業換擋升級的重要保障。
網信事業要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一段時間以來,從二維碼、行程碼等大數據支撐,到雲課堂、雲辦公等新事物新樣態,數字社會建設為有效防范和應對疫情影響提供了重要支撐。“互聯網+”深度融入教育、養老、扶貧等多個領域,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水平及特殊群體的無障礙普及不斷推進,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100%……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成為彌合數字鴻溝、推動數字惠民的有力體現。
據統計,自2014年以來,超過1萬項互聯網前沿領域技術成果在烏鎮亮相。從智慧警務自助站到智慧城市大腦“雲享烏鎮”,烏鎮的便捷政務服務和精細社會治理,無疑是數字化助力治理現代化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各地不斷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從“線下跑”“分頭辦”向“網上辦”“協同辦”轉變,明顯提高了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下一步,構建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體系,豐富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功能,提升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必能更好推動政務信息共享、提升在線政務服務效率,更好滿足企業需求和群眾期盼。
黨的二十大報告作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發展數字貿易”“推進教育數字化”“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等一系列重要部署。面向未來,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大力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必能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廣泛更深入地惠及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信息化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