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讓孩子們度過一個文化沁芳的暑假
參觀文化場館舉辦的傳統文化展覽,跟隨非遺傳承人學習剪紙、刺繡、制陶等技藝,游覽風景名勝感悟厚重歷史人文底蘊,參加社區國學課堂、國風講堂,利用假期時間學習京劇、粵劇、黃梅戲等傳統藝術……暑假開啟,“N種打開方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體驗活動,讓廣大中小學生近距離感受文化之美,在動手動腦中收獲了歡樂,提升了能力。正是在這些切身體驗中,文化自信的種子播散進青少年心田,厚植起未來的希望。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強不強,直接關系著他們未來能不能當好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廣泛宣傳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導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對廣大青少年而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一旦探秘其中,就會終生受用。
滋長自信、涵養精神、通曉哲理,傳統文化對青少年成長的輔助作用是綜合性、多方面的。促進青少年各項能力全面發展,關鍵在啟智潤心,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課內學習的“讀萬卷書”,與觀察中國現實、觸摸中華文化的“行萬裡路”,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通過手工實踐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傳統技藝,通過游學感悟名山大川、風土人文中蘊含的本土文化特質,通過專業訓練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好、專長,都是提升青少年綜合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有益嘗試。
教育引導青少年習得中華文化,要讓各類學習體驗項目既有意思也有意義。讓文化體驗有趣好玩,才能更好調動青少年凝聚心思、投入精力到傳統文化上,但隻有進一步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找到傳統文化對接時代發展和生活需要的對接點,才能讓青少年真正領會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價值,更好發揮文化立德樹人、啟智潤心的功效。比如推出文創產品,除了好玩好吃,不妨也運用二維碼等形式詳細推介其中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意涵。又如文化類研學活動,可以少組織拓展和訓練,多設定文化主題、布置研學任務,讓學生通過細致觀察、潛心鑽研破解文化奧秘。
教育引導青少年習得中華文化,各種創新嘗試都值得鼓勵,同時也需要力避形式化、功利化、過度商業化的陷阱。如果只是走馬觀花般看一眼、試一手,缺乏系統性認知和錘煉,難免偏離了文化育人的本意。如果只是為了像過去那些學科類輔導班一樣“圈人圈錢”,文化類體驗班很有可能步入利欲熏心的歧途。如果空有娛樂購物餐飲的花架子,游而不學就難以對青少年成長產生實質性幫助。對此,無論是各類文化機構還是各類市場主體,都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提升項目品質,完善服務水平,確保青少年能夠真正從中受益。教育主管部門和文旅監管部門也應該加強指導和監管,兜緊文化育人的底線。
一個文化沁芳、詩書飄香的暑假,不僅將在孩子們的心靈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也必將成為民族復興偉大歷程中的一個精彩縮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