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提供優質供給,下好旅游休閑繡花功夫
當“精致露營”成為流行時尚,但專業露營基地不足、問題日益突出﹔當自駕游公路無法應對節假日瞬時陡增車流,嚴重擁堵影響旅游獲得感﹔當有的民宿價格瘋漲管控缺失、房源質量堪憂、存在安全隱患……面對“來勢洶洶”的國民休閑需求,旅游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對此,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印發的《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給出了解決方案。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已全面進入大眾旅游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人民群眾旅游消費需求正在從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樣化轉變,旅游業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國民旅游休閑發展綱要(2022—2030年)》從旅游休閑業發展新潮流、新趨勢出發,部署優化旅游休閑空間、豐富優質產品供給、完善旅游休閑設施等10項重點任務,力求通過規劃建設環城市休閑度假帶、完善休閑服務設施、發展新興休閑業態、實施旅游休閑高品質服務行動等具體舉措激發旅游休閑發展內生動力,推動旅游休閑業高質量發展。
從旅游休閑空間看,優化旅游空間布局,推動旅游發展全域化,依然大有可為,也需要繼續大展作為。比如在全域旅游方面,從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到服務提升、系統營銷,實現全域宜居宜業宜游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突出重點、發掘特色方面,無論是風景名勝區還是自然保護區,無論是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還是特色景觀名鎮名村,無論是工業遺產公園還是農業遺產基地,旅游休閑的空間和資源還有很大潛力可供挖掘。激發各類旅游市場主體活力,高質量打造旅游綜合體、主題功能區、中央游憩區等旅游項目,才能讓旅途休閑的空間布局更合理、更完備。
從旅游產品供給看,精益求精提高優質產品供給能力水平是當務之急。近年來房車、露營、游艇等休閑業態方興未艾,但配套項目產品並不多﹔研學游、拓展游、培訓游需求快速膨脹,但相關產品服務依然停留在“吃逛睡”層面,缺乏深厚歷史文化內涵作支撐﹔鄉村旅游正在由開始的粗放式發展逐漸轉向可持續、綠色發展,產品服務提質升級極為迫切……對此,一方面應當圍繞“旅游+”和“+旅游”促進產業融合,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旅游產品和更加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務。另一方面,也需要著力提升產品服務的科技水平、文化內涵、綠色含量,努力打造更多體現文化內涵、蘊含人文精神的旅游精品。
從旅游休閑設施看,更好滿足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的旅游休閑需要,必須進一步強化旅游休閑設施配套,不斷提高可及性、便捷性、普惠性。目前,全國共有318家5A景區,3000多家主題公園,1萬多家星級飯店。相較動輒數億人次的旅游休閑需求,這些設施還遠遠不夠。對此,必須用好規劃設計的“大手筆”,綜合運用市場和政府手段來配強配足旅游休閑設施。具體到細微處,無論是提高衛生設施標准、增加優質住宿供給,還是推進綠道、騎行道、游憩道等建設,方方面面都需要下好繡花功夫。
隨著社會發展,公眾對高品質、創新型產品和優質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對“戶外”休閑放鬆的需求就會越大。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旅游強國建設,旅游業將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發揮更為關鍵的重要作用。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