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藝起評:願每個人心中都有“雄獅”

芃芃
2021年12月22日18:1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時隔上一部《白蛇2:青蛇劫起》5個月,中國電影市場又迎來一部完全原創的國漫作品——《雄獅少年》。

《雄獅少年》劇情並不復雜,也是比較常見的三段式故事:被叫做“病貓”的留守少年阿娟和兩位朋友“阿貓阿狗”,在師父咸魚強的教導下,從“病貓”變“雄獅”。

開篇用水墨流動的方式介紹了舞獅的歷史,講述了南派舞獅擁有讓游子回鄉的寓意,而思鄉之情為故事鋪墊出整體的基調。舞獅的題材選擇是整部電影獲得好評的重要原因。作為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舞獅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鑼鼓喧天中,一頭雄獅時而威風凜凜、時而氣宇軒昂、時而憨態可掬,出神入化之間,惟妙惟肖。影片的水墨風格,融合“南獅寫意”的高超技藝,傳統文化與電影藝術巧妙結合,舞出了精氣神,更舞出了人生的種種感悟。

劇中的第一個小高潮出現在三條“咸魚”拿到了復賽的通行証,第一個反轉也隨之而來。隨著劇情推進,主人公來到城市,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自己的渺小,更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無法“齊頭並進”。在鮮明的色彩差異化表現中,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城市與鄉村的區別。在影片最后,獅頭變成雄獅奮力一跳。其實,無論阿娟是否跳上擎天柱,他已經成全了自己的理想,他的內心已不再是“病貓”,而是站在“擎天柱”上的“雄獅”,因為陽光正照射在雄獅身上,也照進了他的生活。

近年來,國漫電影大多建立在神話故事的基礎上:哪吒,大聖(孫悟空),姜子牙等等經典形象成為國漫復興的中流砥柱。而《雄獅少年》則另辟蹊徑,以平實的視角,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在角色塑造方面,主創們選擇去IP化、去濾鏡化,事實上,也正是因為返璞歸真,才讓觀眾更有共鳴。

當我們感慨著“我太忙了,沒有時間去追求夢想”或者“我做不到,我就是一條咸魚”,《雄獅少年》帶給人們的熱血,不是作為神的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也不是將成神的姜子牙的“願天下,再無不公”,而是普通人內心“咸魚翻身”的渴望與對兒時夢想實現的憧憬。正如片中的主人公阿娟剃掉西瓜頭,穿上舞獅服,戴上獅頭,他就是“雄獅”,看著他,就可以感受到每個人心中的那一聲咆哮。盡管回到現實,我們依舊要為了生活而奔波,但胸膛中的鼓點,由內而外的自信,無一不在昭示內在的成長。

當然作為一部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也並非毫無瑕疵,比如前半部分劇情略顯拖沓,無沖突也無亮點,沒有后半部分吸引人,但它也許是帶領國漫從神話題材轉向現實題材的一面旗幟。

內有鼓點聲聲,雄獅怒吼,外有為生活努力拼搏,奮斗上進。超越自己,突破自己,回歸當下,享受生活,才是現在更多人所期待的作品。電影工作者也應該意識到,觀眾們已經不再需要濃濃的雞湯,或是滿滿的雞血,而是一碗日常的溫開水,隨時可以解渴,隨時可以反襯自身,畢竟有代入感的作品是不會缺少市場的。

(責編:史雅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