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讓村干部有干勁、有奔頭、有希望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村干部隊伍穩不穩定、健不健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發揮領頭羊的帶動作用。
有媒體調查發現,不少地方以村支書為代表的村干部逐步轉向全脫產、專職化,捧上了有保障、有分量的“鐵飯碗”。客觀來說,這一趨勢有助於增強干部的責任心事業心,提升基層治理的效能。以往,村干部流動性大,有時候事兒沒辦完人可能先換了﹔村級事務幫忙兼職的多,擔當作為的少,該負責、要落實的工作經常找不到人……隻有村干部的隊伍穩了,干事創業才有抓手。從精准扶貧到疫情防控,從糧食生產到鄉風鄉貌,事兒有人管、工作有人落實,事業就能不斷發展,群眾自然有口皆碑。
隻不過實踐中也發現,關於專職化的待遇問題也成了不少村干部“心裡的疙瘩”。比如,比起到田間地頭干事業、謀發展,現實裡不少村干部被“拴”在辦公室填報表、做台賬,承擔的活兒越來越多,相應的收入卻越來越難匹配﹔再如,很多村干部都是當地的“致富帶頭人”,有所作為就要有所“犧牲”,干點事要有“搭點進去”的覺悟和能力﹔又如,村情千頭萬緒,政策因時而變,補貼怎麼申、獎勵怎麼給,都是一道難題。可以說,待遇問題解決不好,不僅影響干事心態、削弱工作成效,而且長此以往不利於人才培養和隊伍穩定,制約村級治理效能。
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一支懂農業、懂農村、愛農民、本領過硬的干部隊伍。但是,人才不會“從天而降”。合理的報酬體系、適當的待遇水平,是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前提條件和必然要求。目前,一些地方鼓勵村干部干事創業,建立薪酬增長機制,打通上升渠道﹔有的縣市著力解決村干部“五險一金”全覆蓋,探索離任村干部有效發揮作用長效機制。隻有對基層干部工作中、生活上出現的困難,設身處地地加以理解,滿腔熱情地給予支持,扎實有效地進行幫助,才能為他們干事創業消除后顧之憂。
同時也要看到,村干部專職化也意味著對素質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果隻把工作當作一個職業、一個飯碗,斤斤計較個人得失,而不是作為一種責任,是不可能把工作干好的。倘若對擔當作為不上心、卻總想著等靠要撈好處,對群眾冷暖漠不關心、卻對名利多少處心積慮,往上級組織跑得勤、往田間地頭跑得少,那麼這樣的村干部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干部。要知道,做樣子、混日子、要位子的“老油子”已經不再有市場,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才能脫穎而出。
正所謂“善則賞之,過則匡之,患則救之,失則革之”。該激勵的要激勵,該鞭策的要鞭策,該提高的要提高,該落實的要落實,才能讓村干部有干勁、有奔頭、有希望,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帶動日子越過越好、推動事業蒸蒸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