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藝起評:戲腔“女團”走紅,“盤活”非遺文化

燕陸
2021年11月26日14:1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從前不理解老一輩為什麼愛看京劇,現在懂啦!”“聽完這首歌我現在開始看京劇了!”“現在才發現國粹真的好有魅力!”……最近,來自上海戲劇學院的5位“00后”女生,憑借京劇戲腔的短視頻歌曲走紅網絡。因多數住在416宿舍,她們被稱為“上戲416女團”。目前,她們在短視頻平台上的京劇相關視頻累計點贊量已突破2000萬。僅其中一曲《探窗》,播放總量就超過5000萬,點贊量超過250萬。

不難看出,“上戲416女團”的短視頻,吸引和激發了很多潛在京劇受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興趣。她們不僅演繹、改編古風歌曲,平時也會發布京劇戲服、扮相、手勢等,教網友分辨不同流派唱腔,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創新和傳播了戲曲文化。

京劇戲腔歌曲的短視頻之所以“出圈”,離不開輕快活潑的形式,短視頻、古風、音樂,這些都是受現在年輕人喜愛的元素。但別忘了,拋開形式和渠道,“出圈”的底層邏輯還是優質內容的吸引力。時間沉澱了韻味,光陰打磨出光芒,非遺的魅力不言自明。非遺文化越古老越有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在年輕人的磨洗中越發閃亮。

實際上,“上戲416女團”並非孤例。如今,越來越多“95后”“00后”參與到非遺文化創新傳播中來。此前走紅網絡的1997年的獨竹漂傳承人楊柳、在法國街頭彈古箏的“95后”彭靜旋、在下樓扔垃圾時“順便”舞劍的1998年的峨眉派武術學習者凌雲……年輕人在用自己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著非遺,用青春力量喚醒傳統文化之美﹔而極具內涵的非遺文化也通過各式各樣的形式走近年輕人,吸引更多人了解、喜愛。

非遺保護傳承,重在融入現代生活。上海普陀區非遺保護中心在多所中學開展木偶戲、漁民畫、魚繩結等項目課程,受到學生熱烈歡迎﹔泉州永春縣蓬壺鎮西昌村在村公益服務中心開展體驗營,讓農村娃也能接觸拓染、南音、木偶等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各地非遺活動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點都是在讓非遺接地氣、聚人氣。與此同時,新技術新形式的發展,也為非遺插上翅膀,非遺積極擁抱游戲、雲課堂、直播、虛擬現實等,拉近了與公眾尤其是年輕人之間的距離。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非遺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來自於人民,也要活在人民之中。廣泛的非遺傳播能凝聚社會文化共識,培厚非遺傳承發展的土壤。非遺要發展,離不開一代代傳承人的繼承和創新,非遺要更好傳承,也需要年輕人接棒。讓非遺鮮活起來,讓非遺在我們心中、在年輕一代心中扎下根,不僅需要政府引導,更加需要廣泛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說,傳播非遺也是保護非遺。畢竟,隻有普及度上去了,才能讓非遺擁有更牢固的基礎,涌現更多精品,形成良性發展。

目前,我國共有42個非遺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冊),居世界第一。走進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奏響創新樂章,讓非遺歷久彌新、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責編:史雅喬、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