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博華:打造新聞評論聯動聯合聯盟機制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米博華

2019年11月13日09:4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解放日報 海沙爾 攝)

盡管已經離開評論工作崗位,但仍十分關注黨報評論。所以,專門訂閱了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等。這裡從新聞教育的角度,談幾點對黨報評論工作的認識。

一、在弘揚主旋律中充分發揮黨報評論的引導作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四種全會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等主題宣傳產生了良好效果,特別是在“進博會”期間,解放日報、文匯報等黨報及“上觀”、“澎湃”等主流新媒體都發揮了領航作用,集中發聲,連續發聲,解讀政策,回應關切,形成了強勢聲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是國家振興的必由之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應該堅持鞏固什麼,完善發展什麼?順應經濟全球化,我們能給出怎樣的中國方案?這些,都給出了明確的信息和令人信服的論述。盡管各種媒體都在發聲,輿論多元多樣,但總體趨勢是,愛國主義精神弘揚、發展信心增強、共度時艱決心凝聚,進一步開放形成共識。這些都離不開黨報評論發揮特殊作用,這種良好勢頭必須保持。

二、在輿論斗爭中更好利用兩種思想資源。新聞學院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居於核心地位,但“馬新觀”教育不是理論和教條,而要緊密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際。一方面,說清楚中國新聞理念、新聞制度和新聞政策,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強調新聞具有鮮明的政治導向性,新聞評論是意識形態的重器。另一方面,要通過中美經貿摩擦、香港暴力活動等活生生的事實,說清楚什麼是新聞自由,怎樣看待西方媒體普遍存在的輿論霸權,從而逐步建立起中國新聞理論和實踐的主體性地位。應該看到,成就宣傳和輿論斗爭,不僅為評論工作提供了豐富思想資源,也為新聞評論教育提供了生動案例,要充分發掘好、利用好這些就在我們身邊的資源。

三、在堅守中充分運用新媒體實現評論工作創新。導向正確是前提,但光有導向正確是不夠的。環球時報瞄准焦點的鮮明態度,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的權威解讀,國際銳評的坦率和犀利,牛彈琴、俠客島等一批新媒體評論欄目的成功實踐,給我們重要啟示就是,不回避認識尖銳問題,利用訪談、對話、論壇等視頻音頻獲得大流量的傳播效果。應該相信黨報評論工作者具有把握大局的能力,充分信任、大膽放手、有所作為,完全可以佔據輿論引導的制高點。這方面希望按照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增強陣地意識,敢於發聲,敢於亮劍,盡快掌握網上輿論場主動權,不能被邊緣化”。

四、在學界和業界找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更多契合點,解決新聞教育與新聞實務脫節的問題。為此建議,打通學界和業界的藩籬,共同打造以黨報主流媒體和高校新聞教育共同參與的新聞評論聯動、聯合、聯盟機制,發揮評論隊伍的整體力量。

(責編:董曉偉、仝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