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少建些贗品“古跡”吧

苑廣闊

2018年10月12日08:42  來源:工人日報
 
原標題:少建些贗品“古跡”吧

  據10月10日《河南商報》報道,“十一”黃金周期間,河南伊川4A級景區二程文化園門票僅收1元,卻鮮有人問津。有前來游玩的游客稱,“這都是后來建的,不是歷史遺跡,這種房子建得沒多大意義。”也有游客質疑該景點過於雷同,觀賞價值不大。對此,該景區回應,國慶黃金周期間共接待省內外游客3.6萬余人,並不是無人問津。

  對一個投資3.5億元、建筑面積達到300多畝的景區來說,國慶期間平均每天接待5000多名游客,多嗎?這還是在當地正舉辦河洛文化節,並且門票隻收1元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文化節的助推,或者說門票恢復為原價60元一張,情況又會怎樣?

  一些游客的直言不諱可謂切中了要害——“不是歷史遺跡”“高度雷同”“缺乏內涵”……這其實向地方政府以及一些意欲進軍旅游業的社會資本敲響了警鐘,即現在這種人造景區嚴重過剩,難以滿足當下游客的旅游心理和需求。

  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不少。第一,地方政府或投資者對當下的旅游市場、旅游形勢、游客需求缺乏基本和准確的判斷,以為隻要附會幾個名人或典故,建一堆復古的亭台樓閣,游客就會紛至沓來,給地方帶來真金白銀。殊不知,現在的旅游市場和游客需求發生了大變化,這種“贗品古跡”“假文物”式的景區景點,已無法引起公眾的興趣——真的有的是,為啥要看假的?

  第二,一些地方官員急於積累個人政績,但又不知道該做什麼好,於是就把自己的政績定位到大興土木興建人造景區景點上。在這些官員看來,高大雄偉、氣勢恢宏的建筑,至少可以証明自己確實做了工作。這樣的“政績”,除了耗費地方大量的財政資金、人力物力,制造一堆文化垃圾之外,其他意義不大。

  我們常說旅游升級換代,除了傳統的名山大川之外,如今人們在旅游選擇上更加偏向於追求自然、古朴、田園風格,沒有給這樣的人造景點,尤其是簡單粗暴“復制”堆砌土石磚木的偽古董預留空間。

  看似是一個景區的遭遇,實際上有很多值得地方相關部門、社會資本反思的地方。

(責編:董曉偉、黃策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