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耕者”談】
他們,不是戰略制定的決策權威,不是政策解讀的行業專家﹔相對於頂層設計,他們是基層工作者。
但他們,是戰略的實踐者,是政策的貫徹者,是問題矛盾最終的“開鎖匠”。
針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他們,有的深入理解改革精神,更好地指導工作﹔有的敏銳嗅出改革信號,對工作有所啟發。
耕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希望田野上,他們如是說——
9月9日上午,湖北省孝感市高級中學的70余名教師因對編制問題不滿,聚集在校門內側以靜坐或站立的方式向校方表達訴求,后因校長搶奪手機、毆打女教師,而使得矛盾進一步激化。事件起因是校方欲面向社會招錄數十名有編制教師,而這些“老員工”可能面臨被分流的風險。
教師的身份問題以及這件事的最終處置結果,並不是校長一個人說了能算,這是可以想見的。但我們還是不得不提一個過激的觀點:不要讓校長成為土皇帝。
校長是個艱難的角色。筆者教過十年書,其中做過五年校辦主任,隨后的工作生活中也與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甚至有幾名學生現在已經是中小學校長,深知校長這個身份的艱難:除自己來自教學第一線,必須是教學行家外,在教學管理、對外事務、教師福利、學生安全等方方面面都必須操心、擔責。有些地區學校已沒有財權、人權,無怪乎有人說"校長隻有有限的權力,卻有無限的責任"。
一個校長就是一所學校。這是因為,除以上職責外,校長的教學理念、教育思想、人格個性、行事風格,甚至道德修養,都嚴重地影響一所學校。校長學高德重,教師敬仰﹔校長行事民主,學校氣氛寬鬆﹔校長行事專斷,教師心理承壓﹔校長有私心,校風就會不正﹔校長行為不端,教師更是心如明鏡。
正因如此,校長很容易成為土皇帝。2000年,因貪污教育經費近百萬,遼寧撫順市六中校長葉烈被判處有期徒刑十六年﹔2009年,因巧立名目侵吞“捐資助學款”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原校長唐運南被判處有期徒刑18年﹔2011年,河南省新密市三年多三名中小學校長落馬﹔2014年9月4日,因截留並侵吞學生生活補助資金,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紅耀中學原校長馬維俊被判處有期徒刑11年。更令人震驚的是,在浙江省永康市,因營養餐裡吃出虫而牽出12名中小學校長,涉案總金額高達400余萬元,12名腐敗校長全部被判刑。
究其原因,學校是一個相對獨立運行的實體,上級行政管理部門大多放手放權,從日常事務到教學管理、效益考核,再到年終評定以及教師聘任等等,大多由校長說了算。
學校的民主監督機制實際上是不太完善的,個別校長如果個人權力意識過強,服務意識較差,行事很容易自以為是﹔ 對於校長的個別不公平甚至任性,教師們大多願意在一定程度給予忍讓,加上上級主管機構的支持,這又客觀上助長校長的專斷。
長此以往,這些校長就會成為土皇帝,以至為所欲為,到上級領導發現時,已是為害甚深、全校激憤了。
因此,在給我們的校長放權放心、考核他們的教學實績的同事,還應該考察他們的行事風格,莫讓校長成為土皇帝。
(作者曾任武漢市江夏區山坡中學校長辦公室主任,現任湖北日報新媒體集團大數據服務中心主任)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