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論壇評劉志軍等“功臣”:“一為不善,眾美皆亡”

宗新凱

2014年08月25日05: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一為不善,眾美皆亡”(人民論壇)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將功贖罪、功過相抵,在傳統觀念中乃天經地義。對有錯之人,要考慮其功勞,也要掂量其苦勞,不能“翻臉不認人”﹔或者允許戴罪立功,允許知恥后勇,不能“一竿子打死”。然而,因私犯公,有負黎民,則公罪難贖,永無抬頭之日。

  《三國志》中有個叫步騭的人,是吳國良臣,平素以德行著稱。然而,他阿附於魯王孫霸,與同黨合謀加害太子,而被治罪。南朝史學家裴鬆之評價道:“夫邪僻之人,豈其舉體無善,但一為不善,眾美皆亡耳。”意思是說,被視為品行不端的人,難道一點長處都沒有嗎?恐怕就因為這一件事情沒做好,之前所有的功績都要抹掉。

  姑且不論古代社會“公罪”的歷史局限性,但隻要因私犯公,就會百身莫贖,古今一理。今天,任何一名黨員干部,隻要在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犯了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百姓,再大的功勞也會一筆勾銷,再高的權位也將一抹到底。

  既然為官,就要承擔起隻能前進不能后退的責任與風險。一方面,干事創業講擔當,改革發展要勇毅。另一方面,對待權力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對待功勞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絕不能有恃無恐,逾越黨紀,違反國法。當前有兩種傾向應加以警惕和防范。

  因功自傲,目無法紀。有些干部覺得自己做出很多政績,到了該享受享受的時候,追求付出與回報成正比,哪怕作風隨意一點、紀律突破一點、權力變現一點都不是大問題,甚至相比自己的付出還覺得虧了。但即使做出的成績再大,付出的汗水再多,組織上也已經給予職務、級別和待遇,人民也已賦予權力和威望,所謂“功勞”早已匯聚成黨的事業的汪洋大海,不再屬於個人了。此時若還自以為功高蓋世,對錯誤不以為然,就會身敗名裂。看看以“高鐵貢獻”自居的劉志軍、“該為自己活一把”的倪發科的下場,即是鏡鑒。

  恃功不為,慵懶散漫。對於領導干部來說,不為即有過。部分干部喜歡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自認為功成名就,到了歇歇腳、喘口氣的時候,隻要不出事,不用再干事,天天混日子、保位子。“為官不為”也是一種因私害公,表面上不會造成嚴重后果,但一定程度上,為害之烈尤甚貪腐,荼毒官場更強於歪風。比如,看著大旱,該送的“救濟水”遲遲不達,該掘的水井遲遲不開工,焦急的村民怎能不怨懣、不失望。如果“為官不為”還能逍遙自在,就會引發破窗效應,最終敗壞一個單位、一個地區的政風,直至動搖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

  “功過不宜少混,混則人懷惰隳之心。”領導干部必須下決心翻過“功”的一頁,甘於歸零,把目光多停留在“過”上,時刻反思有沒有錯誤、該如何改正。歷史可以給“出成績”以耐心,但絕不會給“犯錯誤”以機會。“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路上多一點惶恐之心,少一點驕躁之氣,把功績忘在身后,將人民裝在心中,最終才能懷“百美”而達“至善”。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25日 04 版)

分享到:
(責編:袁勃、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