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礙的52歲的李艮庫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南留庄鎮上閑逛,被多名未成年人圍毆致死。記者了解到,參與打人的共7人,其中最大的嫌疑人僅僅16周歲,最小的3人尚未滿14周歲。南留庄中學政教處一名老師稱,該校兩名初一學生也在上述7人當中。(8月19日 《京華時報》)
近些年,未成年人造成他人人身傷害的案件一再增多。近日,張家口市蔚縣南留庄鎮少年毆打精神病人致死案件,再次刺痛了人們的神經。在一個極速發展的時代,經濟發展快速不停、留守人員增加、網絡日益生活化的當下,少年打死精神病人的慘劇,更是一具血淋淋的標本,值得解剖和反思。
在少年打死精神病人的案件中,有諸多引發問題發生的隱患:精神病人的散養式管理、網絡少年的鬆散與冷血、學校方面失於管理,等等。倘若精神病人李艮庫被家屬或社會救治機構進行妥善收治,就不會出現外出溜達被他人打死的慘劇發生。但願望歸願望,現實就是這樣的骨感。
再說打死李艮庫的人員,7人均未滿18周歲,其中有3人尚且未滿14周歲,且是在校學生。流浪在街頭的李艮庫,或許嚇到了從網吧中出來的少年。倘若他們有些許的寬容之心,李艮庫不至於被打。也許,他們並不知道李艮庫精神病人身份,但雙方過招以后,李艮庫肯定不會是眾多少年圍攻的對手,在李艮庫越來越弱勢的情況下,少年們沒有停手,最終致李艮庫死亡。在一個借虐貓、虐驢尋求刺激的時代,在一個動輒大打出手缺乏寬容的時代,在鄉村網吧管理對未成年禁入視若無睹的情況下,在家長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下,少年毆打精神病患就有了充分的時代土壤。
少年無視他人生命權、毆打他人或肆意傷害他人的案例見諸報端的並不少見。就在前幾日,宜賓一女孩將一幼童碰倒后因擔心巨額賠償將幼童扔致糞坑中淹死﹔今年6月末,張家口蔚縣8名少年將一小學生毆打致死﹔稍早時候,北京奶西村三名青少年毆打一少年的案例血腥中的沉重仍然難以抹去,再往前數,陝西彬縣廣場殺人案,起因就是少年想通過殺流浪者練膽,諸多案件歷歷在目、慘不忍睹。撇開被害者的身份、年齡,他們都是一個個孱弱但卻是鮮活的生命,在涉事少年眼中,根本就沒有半絲半毫的敬畏和尊重之意。難道是無知者無畏嗎?
在少年將精神病人毆打致死后,媒體記者曾以群眾的身份向相關學校確認是否發生此事,校方也承認了事件確有發生。但當記者以記者身份採訪此事時,相關學校卻閉口不談。學校也否認了學生經常打架的事實,但與家長們所說的學生經常在學校和校外打架事實完全相悖。事后鎮上的學校更是組織家長開展了法律知識的培訓。而慘劇發生前,學校方面根本就沒有組織過類似的培訓。事實勝於雄辯,少年的無知無畏,學校的教育缺失和管理漏洞,是少年毆打精神病人致死的重要原因。
當學生的教育裡面缺少了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憫惜,對尊嚴的守護,當精神病患等缺少應有的關照和收治,快速發展的社會,就會發生不可想象的駭人事件。7名少年毆打致死精神病人的慘劇,他們既是施暴者,同樣也是受害者。案件的發生,既有被害者家人的疏失,也有學校教育管理的漏洞,又何償不是一個社會病態的真實寫照和投射呢?希望學校、家庭和相關方面,能夠從化解冷血少年入手,給少年一顆溫暖的、寬容的心,給未來建構一個平和的成長空間。
稿源:荊楚網
(來源:荊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