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心靈秘語

——《冬青詩選》讀后

楊志學

2014年08月19日09: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詩是心靈的秘語。那些帶著詩人體溫、承載著詩人個性化信息的一行行文字,是抵達,也是出發。“一個二十一歲的姑娘/做了一個夢,被一個叫做上海的地方叫醒”(《公平路碼頭隨想》),這首不無自傳色彩的詩,透露了詩人冬青的一些信息。這個生長於大連的女子,於上世紀80年代初大學畢業后,帶著她的青春和夢想南下,來到上海。30年過去了,一路走來,詩歌陪伴著她,激勵著她,撫慰著她。詩歌貯存了她的情感秘密,記錄了她的心路歷程。

《冬青詩選》是冬青的第三部詩集了。作者以編年的形式,將收入的詩作分為三輯。前兩輯從以往出版的兩部詩集中選取,第三輯則是近年來的新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詩歌寫作的步履和變化軌跡。

第一輯裡的詩歌,寫作時間跨度長達18年。雖然角度各異,但卻有著大致相同的主題和情感色調:詠青春,唱理想,歌愛情,傷離別,屬於比較典型的青春期寫作。40首作品中,有14首都直接出現了“夢”的字眼,如“剪一個背影/貼上夢的標簽”(《古董》)。將這部分作品概括為“青春夢幻曲”,應該是比較恰當的。作品大多呈現一個人的情感世界,優美如歌的抒情語言,頗具感染力。

第二輯便呈現出迥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在表現內容方面走出了個人情感的狹窄天地,開始展現紛繁的外部世界。作者的身心漸漸融入了這個大都市,“將一個陌生的城市住成了故鄉”(《另一種抒情》),寫出了那個群體對上海的感情。其次,作者在表達方式上也更換了筆墨。抒情性語言大量減少,敘事性語言大幅增加,大量長句子取代短句子,更多的時空交錯與跳躍取代了線性敘述。筆墨從拘謹到洒脫,詩的境界也從局促走向開闊。在這種變化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詩人自我超越的能力和潛力。

第三輯的關鍵詞是“生命”。詩人對生命的關注與探詢,雖然在前兩輯中也有體現,但遠不及在第三輯中來得深廣,其中包括對生命的關懷與珍惜(《寫給身體》《雙親寶貝》)、對於生死的想象與思考(《清明散》《多年以后,我已不在人間》)、在自然與人之間展開的生命聯想(《問海》《三月懷孕了》)、終極意義上的生命追問等。

用什麼安頓心靈、留駐生命?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選擇,而冬青選擇了詩歌。這在《好日子》《路過人間》《問》幾首詩裡都有流露,而以《慢詩歌》表現得最為充分:我用詩歌不停地復制自己/不限字數 留在人間/誰說她們不能替我活著?冬青無疑是坦率而真誠的,坦率和真誠得足以動人。讓我們祝福冬青,在不懈的行走中書寫出更多美麗的詩。

《 人民日報 》( 2014年08月19日 24 版)

分享到:
(責編:董曉偉、王倩)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