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原創是天大的事

高滿堂

2014年04月04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原創是天大的事(文藝觀察·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漫畫
  徐鵬飛

  原創是影視產業鏈的第一個鏈條,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從生活開始。生活在奔騰,人生愈加深刻,如果你不想關閉情節的大門,每一部作品都想給觀眾新鮮的故事,大概隻有原創這一條路

    

  我們的歷史和文化使我們成了一個故事大國,故事需要傳達,講故事當然需要技巧,但我認為講好中國故事最重要的前提是原創。

  原創是一個故事的本源和動力。當下我們不少的影視故事讓人生厭,其原因就是跟風、翻拍、模仿致死,一哄而上,同質化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這是原創力枯萎的緣故。故事從哪裡來?當然從生活中來,可是我們有些編劇不願做這個苦功課,遠離生活,瞎編亂造,即使有點生活依據也是聽來的。試想,聽來的故事到了你這裡,過了多少人?早有捷足先登者,你再用它已經不是故事了,鮮花變成了塑料花。

  我做編劇30年,寫了50部劇,除了一部《抉擇》,其他都是原創,我一直都在行走中、到生活裡發現故事,生活裡故事取之不竭,永遠新鮮。《家有九鳳》我採訪了幾十個家庭,寫《大工匠》《鋼鐵年代》在大連特鋼和鞍鋼呆了三年,寫《闖關東》三部曲走了五個省行程上萬公裡,寫《大河兒女》十五次下河南,寫《溫州一家人》到了溫州、北京、上海、廣州、荷蘭、法國、意大利,現在正在拍攝的反映中國農民60年生活的《老農民》用了5年時間,採訪遍及5個省。

  在斗室和賓館裡編出的故事,我相信隻能流於一般化。有的編劇總相信自己比生活聰明,開始我也這樣,耍小聰明。那一段時間我的劇很平庸,有一次一個朋友見了我說,我剛看了你一個劇,真好!我聽他講劇情,竟然跟另一部劇搞混了。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和覺醒。我們常說,作家的想象力決定一個作家能走多遠。還有作家創作時苦惱:我的想象力為什麼飛不起來?想象力從哪裡來?就像大鵬展翅,不論你飛得多高,必須從地上起飛一樣,隻有深入生活才能激發你的想象力,才能講一個區別於他人的故事。

  如果憑想象力和已有經驗,闖關東的傳說,我完全可以編成一個很省力省心的故事:艱苦創業,紅頂商人,深宅大院,幾房姨太,爭風吃醋,商戰傳奇,土匪美女,刀山火海等等。但我知道這是匠人的作法,對一個有出息的編劇來說,不啻是一種恥辱。

  我用了五個月的時間走了遼吉黑魯,行程萬公裡去尋找故事,果然《闖關東》呈現了一個獨特而不可重復的世界。它是一場世界最大的貧民大遷徙,沒有出大商人大英雄,所以它的故事顯得有些寂寞,在我寫這部作品之前還沒有文藝作品表現過這段歷史。這就對了,你習慣的故事可能不是好故事!我想就在關東大地打一口深井,講一個你沒聽過的故事:淘金人的傳奇,採參人的神秘,放排人的悲壯,伐木人的艱辛,農耕人的智慧,開礦人的胸懷,經商人的誠信,抵御外族侵略的氣概。故事從黑土地冒出來,你真的俯拾即是。寫《老農民》,我又去遼寧、山東、河南去尋找故事。老農民、老村長、老社長、縣委書記、地委書記、市委書記、省長採訪了二百多人,從土改、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一直到今天,中國農民的60年了解個遍,震撼得我久久不能平靜。

  從深入生活到原創,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原則,那就是:無聊的,沒心沒肺的,一身奶油的,怨婦潑男的,花紅柳綠的不寫,我要寫的是那些歷史不能忘記的人,共和國不能忘記的人,給我們精神力量的人,肩負著民族希望的人,給我們勇敢智慧的人。而這些人,恰恰是被當下娛樂至上的影視劇所忽略的那些人!順便提一點,我們有些明星大腕從不下去生活,熱衷於口水戰,還有的熱衷於炒作,連自己的寶寶打幾個哈欠也要在網上晒,有的年輕男演員演工人農民不敢脫上衣,脫了滿身白花花的暄肉。好故事是靠演員來體現,這樣的演員有好故事也講不好。講好中國故事不僅僅是編劇的事。

  隻有從生活中來的故事才是新鮮的故事、有個性的故事。別人無法模仿,更無法超越,以上談到的那些劇至今沒見他人跟風。手藝再巧,沒有柳條怎麼能編出筐來!

  故事不從生活中和原創中來,我們的講述者怎麼能走心,又怎麼能用心講故事呢?很多編劇只是故事的看客,自己不在故事裡。電視劇市場化,票房,收視率,快投入,快產出,快賺錢,編劇成了機器,故事成了流通貨幣。故事炮制者在講述前就充滿經濟利益為上的膨脹,在故事的演進中,隨處可見利益的蠻橫:開門見血,關門詭計,清代劇一片陰謀,民國劇離奇不傳奇,當代生活劇小爸辣媽小媳婦大丈夫結婚離婚充斥熒屏,人血和狗血橫飛,情節瘋狂提速,人物還在始發站。他們忘了,故事是為人物服務的,人物的失敗就是故事的失敗,想想某些所謂古裝大片,你能記住其中幾個人物?這樣的影視劇有什麼留存價值?

  原創是影視產業鏈的第一個鏈條,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從生活開始。生活在奔騰,人生愈加深刻,如果你不想關閉情節的大門,每一部作品都想給觀眾新鮮的故事,大概隻有這一條路。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04日 24 版)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