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一個人的文學世象

劉玉琴

2014年04月04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如果沒有南丁,會有文學豫軍嗎?閱讀《南丁與文學豫軍》時,心中一直存有疑問。不過讀完之后,答案卻很清晰:沒有南丁,一樣會有文學豫軍,但文學豫軍的影響和成就可能與今天不大相同。這一樣和不一樣之間的差異,就是南丁的意義。

  南丁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人,是一定歷史時期河南乃至中國文學史的珍貴縮影。他的做人為文從政,不僅閃爍著自身的光彩,也使河南乃至中國文學意韻生動,氣象萬千。作者趙富海30年的跟蹤採訪、梳理整合,一方面反映了自身高度的文化自覺,同時也集中突顯了南丁的文學歷程有著文學和文化史上的特殊意義。

  南丁是個獨特的文化現象。他對河南文學影響深遠,貢獻突出。他的文學作品在河南文壇幾十年獨樹一幟。上世紀50年代他以小說《檢驗工葉英》《科長》成名,80年代以小說《旗》開反思文學先河。他的小說在中國文學的幾個時期都有標志性作品,使得他成為中國文壇的一個代表性符號。《南丁文集》150萬字,半個世紀的創作結集,小說、散文、隨筆、詩歌、評論五卷,幾乎將文學門類囊括殆盡。他的作品豐富,飽滿,清新,洗練,宏大細膩、敏銳深刻、激情理性結合得好。他的質朴的文學觀點——創作要忠誠於生活、忠誠於自己的良心,印証了他對生活和真誠的熱愛與期待。他把文學稱作精神能源學,認為文學應當開發人們精神中本來存在的能源。一個提供精神能源的人,本身就應該是一個精神能源豐富的礦藏。在河南,許多人都知道,看文學作品要看南丁的。南丁一個人的文學史,折射出當代河南文學史,乃至中國文學史。

  聽從組織的安排,南丁上任河南省文聯主席,后調任河南省作協主席。其間,南丁營造了河南文壇的和諧奮發氛圍。團軍育人,搭窩下“蛋”,自由創作,春水爭流。他為文壇這個“家”選調了眾多專業成員。“文革”剛剛結束,整個文學界還在反思、揭批之際,他已對河南作家進行了文學的歷練與整合。辦講習班,組織採風,創刊《莽原》《故事家》《散文選刊》《當代人報》《傳奇文學選刊》《文藝百家報》,籌建文學院等,並鮮明地打出文學豫軍的大旗。南丁開班演講最精彩的話是:“搭個窩,你們在這裡下蛋吧”,“生蛋乎,不生蛋乎,全看你這雞了”。這些話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南丁“執掌”文聯八年,中國文壇少了幾部力作,但他成全了一批人的理想,當下支撐河南文壇能拿出力作的人,大多是他主政期間調去的專業作家。南丁甘為人梯的組織和領導情懷為眾人稱道。他把生命、才華、心血都給了這個“家”,把一大家人中的許多人都培育成了文壇的骨干中堅,名流名家。他也在這個家裡從19歲到82歲長大變老。

  南丁對文學的判斷力和指導力為河南文學立下汗馬功勞。他為30多位作家的作品寫過評論、序言。他對文藝創作存在的普遍問題有思考,有見地,有引領。南丁的評述,准確,理性,鮮活,有趣。作家的責任和使命,與人民結合,為人民服務,以及悲憫情懷等文藝思想,是南丁六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在河南,最有資格評論作家的是南丁,最有責任感的是南丁,最令人信服的領軍人物是南丁——這是一個文學旗手必備的品格和境界。

  南丁認為,作家最終拼的是人格。南丁自身的人格魅力光華四射。才華橫溢又正派善良,溫暖睿智又朴實厚道,立言更立德。南丁對文學真誠、摯愛、有責任感,對文學人才熱誠、關愛,不遺余力。他總是笑瞇瞇地對待每一個人,至善至純。作家們仰慕他的人格而齊集麾下。他用自身的文品人格善政,培育和影響了不止一代作家。河南作家對南丁的敬仰,是對愛惜自己的家長的敬仰,是對良好的文學生態環境的依戀,是對河南文壇溫暖氣候的珍惜。

  從南丁的文學歷程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文品可以影響人,人品可以凝聚人,善政可以激勵人。南丁的個人貢獻,不僅在於為河南文壇樹起了一面旗,還在於為文學豫軍營造了一方土壤,呵護出良好的文學生態環境,使河南文壇蔥郁成林,成就了幾十年的文學盛事。記錄南丁,追溯南丁,是為河南的文學、也為中國的文學鐫刻一方特定歷史階段的碑銘,是為一個人與一群人的同聲相應、血肉相連、忠於生活、奮力拓展留下一幅清晰的前行影像。它豐盈了中國文學的意象,為文學豫軍的長久興盛提供著寶貴的精神支撐。

  《南丁與文學豫軍》這本書的寫法也別開生面,融人物傳記、文學流派、學術性、史料性、可讀性等為一體,既是文學的也是文化的,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既是集中的又是散點式的。作者對南丁的描述,不是一個人的坐而論道,而是廣征博引,借許多人的敬畏評說與真情告白有序展開。作者還對河南的重要作家、評論家有以點帶面式的描述評點,率性隨意而又氣韻生動,不拘一格而又文思張揚……寫一個人帶出了一個時代,將一面旗和一支隊伍的相互支撐、互相促進的關系,奮力開拓且時時不忘“老湯”滋養的感恩情懷,將河南作家背負著土地行走、被新時代吸引而又孜孜不倦充滿活力的耕耘,作了全方位的掃描與剖析。讀來親切自然,生動直觀,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作者的獨特表述還在於,行文溝渠相連,亦人亦事,看似虛構式的筆法,實則為最真切的感知,他對文字和方法的運用絕對不是傳統、常規式的,而是跟著感覺走,跟著思緒走,觀察獨到,描寫出色。有個性特征,又有慧心文意,顯得十分完整。這種創作方法為拓展文學視角、評述往事故情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作者與南丁有著30年的交往。他對南丁和文學豫軍的書寫和回顧,是感悟感慨與隨想,是感恩感激與回報。它實際昭示了中國文化與文學需要一面鮮艷的旗幟,需要一個辛勤的園丁,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這裡面隱含著犧牲奉獻,責任擔當,意味著文品人格善政的相互輝映。從這個層面而言,這本書有著超越文本的意義,應該是吹響文學豫軍再次集結與出發的號角,是對河南文壇營造“老湯”氛圍,彰顯奮發有為精神的期待,是對河南文學重新盛開與燦爛,為中國文壇注入青春活力的展望。作品對中國文壇發展與演進有著別致的啟示與思考。

  這本書讓人記住了河南作家和南丁。作者寫出的河南文壇的歷史與尊嚴,使你不能不以仰視的心情去思考,去感悟,從而由衷地感慨與感動。從書裡我們看到了那麼多鮮活可敬的作家,看到了他們艱辛而富有成就的跋涉的身影,看到了文章具有多種寫法的努力與可能。


  《 人民日報 》( 2014年04月04日 24 版)

分享到:
(責編:王倩、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