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評論員觀察:開掘創新時代的“台風口”

——深化改革看兩會④

詹 勇 劉天亮

2014年03月12日05: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開掘創新時代的“台風口”(評論員觀察)

最迫切的思想解放就是尊重規律,讓科學的事情科學辦﹔最需要的支持就是簡政放權,讓科研力量得以輕裝上陣,去搏擊技術變革的風浪

“我們生長的時代是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技術創新每天都在帶來改變與驚喜。看著微信入眠,點擊打車軟件出行,打開手機看投資收益……正是感受著新一輪創新浪潮的澎湃氣息,九三學社的提案聚焦科技創新才更顯及時,互聯網金融、大數據等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才更有共識。問題是,創新潮流浩蕩而來,我們准備好了嗎?

“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解讀兩會關於創新領域的討論,這種印象分外強烈。神十飛天、嫦娥登月、蛟龍探海,高精尖的創新杰作,表明孕育了四大發明的中國人,完全有聰明才智打造一個現代的創新型國家。而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不少尷尬與困境。盡管我國科研經費年投入突破萬億元、科技人力資源總量世界第一,但原始創新能力依然不強,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兩張皮”問題和孤島現象依然突出。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研而不用,其實拷問的是:創新潛力如何釋放?創新活力怎樣迸發?其中的症結又在哪裡?

這段時間,不少代表委員都在追問:科研人員的時間都去哪兒了?“1/3跑項目,1/3開會,隻剩下1/3時間在搞科研”,這樣量化而又富有現實感的答案,引起了強烈共鳴。

一個“跑”字,訴說著一些地方和領域中科研經費“誰跑誰得,有關系多得”的潛規則,項目申報“一盤菜端幾家,一個姑娘嫁多家”的亂象,評價機制“外行評內行”的悖謬,資源使用“有人跑錢苦,有人花錢愁”的怪現狀。也正是這一個“跑”字,一頭連著實驗室的試管,一頭連著辦公桌上的公章,於無奈之中,折射出行政主導干預、資源分配不公、學術權力化等頑疾。

“時間去哪兒了”,問出了科技、市場、政府之間的糾結與沖撞。正如全國政協委員盧柯等人指出的,管理部門既有管得太細、導演“拉郎配”的越位問題,也有對基礎研究、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等重視不夠的缺位問題,還有急於求成、追求顯績的思想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搞科學研究,不能老在一個木板很薄的地方打很多洞,但就是不敢去碰那木板比較厚的地方。觀念上的功利病、管理上的官本位、機制上的僵化症,何嘗不是創新之路上急需清除的絆腳石?又何嘗不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必須啃下的硬骨頭?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從這樣的現實語境來反思,九三學社的提案看似“爆冷”,其實關涉深化改革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創新體制機制,讓市場真正成為配置創新資源的力量,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從建立創新活動的分類評價機制,到推進技術市場建設﹔從實現政府科研資金透明化,到國企考核與技術創新挂鉤,透視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盡管各展所學、各有懷抱,但無不源於“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的憂患、出於“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的思慮。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今天我們推進創新驅動,最迫切的思想解放就是尊重規律,讓科學的事情科學辦﹔最需要的支持就是簡政放權,讓科研力量得以輕裝上陣,去搏擊技術變革的風浪。

“站在台風口,一頭豬都能飛起來”,一位企業家的創業感悟,道出了企業發展“謀勢”與“做事”的辯証法。對處於轉型發展關鍵節點的中國來說,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九萬裡風鵬正舉,隻有在改革中開掘創新活力的台風口,讓“處處是創造之事、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那麼順勢而為的創新力量,不僅能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更能把中國推向現代化的新高度。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12日 05 版)

 

 

分享到:
(責編:袁勃、文鬆輝)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