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歷來都是媒體的盛宴。兩會的開放程度如何?記者們又能享受到哪些便捷服務?
團組開放日活動日益密集,眾多境內外媒體爭相採訪
5日下午的廣東代表團開放日,吸引了134家中外媒體、240余名記者“捧場”﹔6日下午,四川代表團開放日活動,超過130家中外媒體、150余名中外記者參加……
“這次湖南代表團對媒體提出的問題不設限,開放日活動過程中,先后有媒體對衡陽破壞選舉案、中央巡視組反饋情況進行了提問,省內有關領導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回答。在回答記者提問過程中,還給港澳媒體和國外媒體提供了專門的提問機會。”湖南代表團新聞聯絡員介紹。
“真沒想到衡陽破壞選舉案的問題是由境內主流媒體提出來的,而有關代表有針對性的回應,說明代表認識到回避只是一種鴕鳥政策,必須對媒體提問有正面回應。這是近年來的一種積極變化。”湘潭大學化工學院教授羅和安代表說。
而據全國政協方面介紹,除個別特殊團體外,政協各界別全體會議和小組討論會總體上場場開放。其中原則上對境內媒體都開放﹔對境外媒體是否開放,會事先向34個界別共40多個委員小組逐個征求意見,之后在網上公布開放時間。“開放的場次數一般在80至100場,基本上每個組平均開放兩次。”這位負責人說。
據了解,今年人大和政協都首次使用微信來為記者提供服務,除了提供信息,還可發布圖文新聞。
代表委員明確發聲,使兩會真正成為參政議政的國是會議
“以前面對鏡頭、錄音筆很緊張,現在好多了。”羅和安笑著說。
“早些年,許多代表確實存在不敢表態、不敢面對媒體的情況,現在開始逐步放開,勇於表達。”瀟湘晨報時政新聞部主任周華平,已經連續12年參加兩會報道。“現在的小組討論少了事先准備、多了臨場發揮,大家都能表達出自己的立場和看法,並且形成熱烈的討論。這一點變化非常突出。”她說。
學會和媒體打交道是人大代表履職的基本素質之一。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代表認為,不同行業領域的人大代表觀點可能有所不同,這時需要代表互相闡明自己的見解和理由,進而達成共識。同時,和媒體打交道還有助於老百姓了解代表是否將其觀點、利益帶到了會上。
“今年兩會,有些新聞發布會的內容可用‘尖銳’二字來形容。”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舉例說,此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回應關於是否提高個稅起征點問題時,並沒有“打太極”,而是直接回應:“簡單地提高起征點的做法並不公平,不能體現每個家庭的差異,下一步要做的是把分項征收改成綜合所得稅。”
“以往政府面對這種問題只是‘虛心接受’,這次則成了‘我不接受,但我會告訴你為什麼不接受’,這種做法,是一種最為有效的辦法。”喬新生說,“代表委員的直接、明確發聲,體現出中國利益多元化格局已經形成,不同行業、階層能夠為自身利益直接發聲,使得兩會真正成為人們參政議政的國是會議。”
不過,喬新生也表示,從現有報道來看,部分代表委員對本職工作認識不夠深刻,在接受採訪時出現“所答非所問”的問題。對此他建議,代表委員還需加強學習,對國家的大政方針認真研究,努力提高自己參政議政的能力。
“對於一些敏感問題,代表大多有這種感觸:如果是自己吃不透和說不清楚的,難免會有畏難情緒,這要請媒體朋友理解,我們也在一直加強學習和充實自己。”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縣長楊東代表說。
媒體表現可圈可點,改進完善仍需時日
“今年的兩會報道跟以往相比,在對熱點和重點問題的把握上更成熟、更深入,尤其是一些主流媒體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分析,非常理性有條理。此外,應用新媒體的報道也非常突出。”新聞出版界聶震寧委員認為。
文藝界王文章委員也表示,今年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對政府工作報告的一系列解讀,不僅保持了一貫的准確、高效,而且在可視化上做得更好,圖表、插畫的運用讓讀者對復雜數據一目了然,體現了媒體越來越強的服務意識。
盡管也贊同兩位委員對主流媒體的評價,但羅和安還是更多地指出了其仍有發聲不足的問題:“雖然也提了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但總體而言,仍顯得比較保守、被動。從長期來看,宣傳黨的大政方針、國家政策應更貼近、更尖銳。”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喻國明深有同感:在許多新聞發布會上,一些較為敏感、關乎民生的話題,國內媒體似乎沒有主動站出來提問,而是將這些提問的機會留給了外國媒體。“這是需要反思的”,喻國明說。
“我特別希望記者能夠客觀、全面地傳遞人大代表履職的情況、傳遞人大代表兩會期間審議的內容,不斷章取義,不為了追求收視率、點擊量或者發行量而渲染、制造話題。”呂忠梅呼吁,媒體記者要關注兩會本身、關注代表對國是的商討,而不要炒作代表今天穿什麼衣服等外在形式。
河南天倫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張瀛岑代表建議,記者首先要了解代表的行業或專業,以及議案建議關注的主題。甘肅建投七建集團公司勞務領包隊隊長康仁代表也認為,希望代表們反映的民生問題能夠通過媒體傳播出去,讓社會關注,讓職能部門重視,從而推動問題的盡早解決。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9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