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兩會的核心,集中在李克強總理3月5日向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這是最重要的中國經濟決策報告,全國關注,世界矚目。
中國經濟決策是如何做出的?經過哪些重要程序?為什麼說中國經濟決策是一個典型的公共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過程?
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決策機制為例,先后經歷兩個階段(形成和實施),具體分為五個步驟:
第一步是中共中央決策。2013年12月10日—13日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該會參加人數比中央全會人數要多,不僅涵蓋絕大部分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還包括其他負責人,相當於“准中央全會”。這種會議利於中央與地方共同分享信息、交換意見、集思廣益、形成共識,做出關於下一年度經濟工作的重要決策。隨后,12月23日—24日召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第二步是國務院決策。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由國務院起草《政府工作報告》,征求各方意見。報告征求意見稿下發各省(區、市)和中央有關單位征求意見,也包括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的常委會。這就為召開兩會做了充分准備,相當於會前信息溝通、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以及不同意見的整合。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稿,再次確認批准報告稿,完成報告准備工作。
第三步是全國人大決策。充分准備基礎之上,由總理向全國人大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報告進行審議和討論,並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最后由全國人大通過關於《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自此由國務院決策轉變為全國人大決策,完成中國經濟決策的過程。
然后,進入落實實施經濟決策階段。
第四步是國務院落實全國人大決策。根據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確立當年工作總體部署和主要任務,將重點工作分解落實到國務院各部門、各單位,明確責任,確保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第五步是全國人大監督國務院落實經濟決策。
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取決於國家經濟治理能力,國家經濟治理能力又取決於國家經濟決策,國家經濟決策又取決於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從1982年之后,中國逐漸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國家經濟決策機制,並“摸著石頭過河”不斷探索和試錯,從而形成今天的兩階段、五步驟、循環往復的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法治決策過程。
這個過程,既能夠保証中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又能夠主動應對重大挑戰、積極解決突出問題﹔既能夠避免經濟決策的重大失誤,又能夠及時調整小的決策失誤,從而保証中國始終能夠在全球公開競爭、激烈競爭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