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廣播電視台首席主持人曹可凡(圖片來自網絡)
記者: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您今年參會有哪些見聞和感受呢?
曹可凡:因為大會還沒有正式開始,還不清楚各位代表會帶來哪些真知灼見。但是從最近這幾天媒體的相關報道上、以及與上海代表團其他代表的商議過程中,我發現大家關注的點還是集中在環境、醫療、教育等方面,當然也有對保持社會穩定、反對恐怖主義等話題的討論。雖然這些問題每一屆人代會都會涉及,但是有些問題尚未解決,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推動各項改革的深化。
記者:您剛才提到教育是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您能否跟網友們聊聊您眼中的中國式教育還有哪些問題?
曹可凡:首先,中國的教育經費,從20年前大家就開始呼吁,要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希望教育經費投入能夠達到GDP的4%。經過漫漫20年的推動,終於在去年的人代會上宣布達到了這樣的一個水平,這個結果是令人歡欣鼓舞的。當然,錢有了,怎麼去花好這些錢,如何用這些投入去改善教育環境、解決實際問題呢?比如,如何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如何改進應試教育考核體系、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等。
其次,中國教育最嚴重的問題出在基礎教育身上。目前的基礎教育模式還是傾向於一種填鴨式的、非常急功近利的方式。這樣一來,廣大的中小學生失去了他們本應享有的快樂童年,在高度重復的題海戰當中,成績提高了,但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沒有提高。反而,他們原有的、如脫?野馬一樣的想象力遭到了束縛。中國的學生都是好孩子,讀書都很好,但是缺乏創造性思維,他們不敢逾越目前的標准,他們甚至不願意超越自己。中國學生的創造力大大地打了折扣,這種情況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都沒有改觀。
另外,我在國內大學教書時,學生往往都是正襟危坐,老師說、學生聽,缺乏互動、缺乏對老師、對權威的質疑。而我曾經去美國芝加哥大學旁聽過一堂課,老師就坐在課桌旁邊跟學生互動,那種感覺非常棒。
最后,中國的考試往往是考一些死知識,比如考學生“愛因斯坦什麼時候出生的”,這樣的問題百度一查就知道了﹔國外的考試則比較注重發散,比如“愛因斯坦對人類社會的貢獻有哪些”。我覺得這些才是更為重要的、對學生才真正有所啟發。中國的教育目前還是被分數和升學率束縛,這個局面需要改變。
記者:您這一年來的履職感受能跟網友們分享一下嗎?
曹可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這一年來我覺得收獲了很多。去年兩會時我提出的關於減免實體書店稅收的書面意見,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得以落實和執行,說明自己之前所做的調研是可靠的、提出建議的方向也是准確的,對於代表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核標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應該充分做好調研、要深入基層、了解社會脈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履行職責。
曹可凡,最擅長溫情傾聽的滬上名嘴。今年兩會,他將如何犀利吐槽?敬請關注“凡眼看會”!